Sunday, March 12, 2006

 

鄭和下西洋紀念展參觀記及其他

當李安得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他的弟弟李崗說「由他所帶來的文化衝擊,足以等同馬可孛羅、利瑪竇和唐三藏(玄奘法師)等古人對當時以及後代的影響。」

我的歷史只念到中三,後來也沒有專研中外交通史,李崗之言或許也是過譽。可是他提到的人物,卻讓我想到鄭和。3月8日(六)我到了香港歷史博物館參觀「揚帆萬里 — 鄭和下西洋紀念展」,看到一面那個年代的銅鼓,那是在福建省發現的;另一個在印尼亞齊(Aceh),惜在南亞海嘯中不知所終。又展覽了一幅鄭和的航海圖,出現了諸如澎湖列島、佛堂門(位於香港西貢區)、大奚山(今大嶼山)、官富場(今九龍土瓜灣或觀塘)、蒲胎山(今蒲台島)的地名,導賞員說鄭和沒到過香港,充其量是他的船隊在蒲台島南面的南中國海掠過吧。有一幅描繪當時南京的《皇都積勝圖》,我覺得很像清明上河圖。

參觀者向導賞員提問的問題也挺有趣,比方說有女學生問鄭和是否靚仔?她說鄭和自小是太監,該是很靚仔的。鄭和是伊斯蘭教徒,可是後來又信佛,會否有衝突?這個問題導賞員也難以解答,我的意見是中國人對信仰是寬容的,儒釋道都兼容。雖然有人說殷人信上帝(也有說殷人尚鬼),可是這是否等於伊斯蘭教或基督教的一神信仰也難說。鄭和的先祖怎麼信教不知道了,可是作為「小眾」在以儒釋道為主的華人社會要持守一神信仰不易,朝廷又信佛的,所以他要接受佛教文化也無可厚非。鄭和有沒有到了美洲?導賞員說有沒有也不重要了,因為現今的美國是白種人建立的。

在鄭和的船隊中,有一位叫王景弘的副使。戰後國府把南沙群島中一個西方人叫Sin Cowe Island的島命名為景弘島,南中國海還有例如鄭和群島、永樂群島、宣德群島之類的島名。永樂和宣德是明朝的年號,也是鄭和航海的年代。有一段時間我對南沙群島主權問題和島嶼名稱很有興趣,那些島都有西方人取的名字,有一個居然叫Erica Reef,中文名簸箕礁,惜現為馬來西亞占領。我不知那位Erica是何許人,不過我倒認識一位叫Erica的朋友,曾於香港歷史博物館講關於地水南音(一種廣東民間音樂)的講座,當天我還特別請假捧場。

汶萊有一條叫Jalan Ong Sum Ping的路據說是紀念王景弘的,展覽中譯成「王總兵路」。可是當我看到那個Ong Sum Ping,我想不就是黃森屏麼?他是在明朝時(比鄭和早一點)出使汶萊,據說現今的汶萊蘇丹也是他的祖先,不過也有人說黃森屏可能是一個傳說人物。不過在某些中國方言,「總兵」二字的讀音是Sum Ping也不奇怪,反正粵語王黃是同音的,Ong或許是閩南語的發音,至於那條Jalan Ong Sum Ping究竟是紀念王景弘還是黃森屏的就各有各說了。

香港歷史博物館是分「香港故事」常設展覽廳和專題展覽廳,兩個展覽廳是分開售票的。「香港故事」上次跟朋友參觀過,只是時間所限,走馬看花,開埠以後的只好skip過了。這一回我專看開埠以後的部份,尤其是日治時期和戰後發展的部分。放映有關日治時期短片的影室掛了好幾張那個時期的海報,有宣傳播音體操的、歸鄉政策(呼籲在港居民遷回內地)、防空宣傳和呼籲人們學習日語的,也展出了一個曾掛在中環匯豐銀行總行門前的「香港占領地總督部」的木匾。戰前教育的部分展出了現存的戰前就建立的華人中學,其中一所就是我的母校。戰後部份以公共房屋單位模型印象最深刻,案頭放著一盒中華牌鉛筆,收音機還播出那個年代的節目----有中國球王李惠堂的足球經、新聞在講九龍的騷亂和越南的局勢,提到了當時美國國防部長麥南瑪拉,有以國語轉播的夜總會節目,我不知道這些錄音片段真的是那個年代的錄音還是後人模擬的。有關六十年代香港水荒的報章報導是用兩份不見經傳的小報《香檳》(The Champion)和《中英報》而不是例如《華僑日報》、《星島日報》等當時的大報,我不知道是否為了中立的理由。

以往因工作關係,周六不能參加團契。現在的工作時間許可了,卻因偶爾的額外工作和活動仍未能穩定。作為基督徒,實當「團契優先」。可是有時外邊的活動也太吸引,而本年度上半年的無邊吹水會regular聚會又訂於每月最後一個周六,其他周六有時還有附加的。昨天終於出席到團契了,放映天地孩兒(上),也收到了最新的周會表。謹告知大家,三月和五月份的無邊吹水會regular聚會我要五點多甚至六點方能到了,附加另議,四月方能參加「全會」,不過我會想念你們,常在我心。

附:揚帆萬里 — 鄭和下西洋紀念展資料:

2006年2月22日至5月15日
香港歷史博物館專題展覽廳
入場費:港幣10元 / 7元 / 5元
星期三不設免費入場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中國國家博物館合辦

Labels: ,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 Home

This page is powered by Blogger. Isn't yours?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