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February 20, 2007

 

李賀和賈島的故事

近日農曆新年,各圖書館的國學講座都休會,土瓜灣公共圖書館的也要等到3月3日才復會。一直很想寫一篇國學講座回顧,可是因各種原因想不出怎麼寫所以怎麼擱了很久。近日讀了油麻地公共圖書館的講座導師張文燦先生的著作,想起他在講座所講的內容,讓我感慨系之。

張師談到寫作靈感的問題,固然有像「李白斗酒詩百篇」者,但更多的寫作人為了寫作靈感備嘗艱辛,他舉了兩個例子:

唐代的李商隱曾寫了一篇李賀小傳,談到詩人李賀常常帶著女僕出遊,騎著驢子,背著一隻破舊的袋子。一遇有靈感,就立即寫下來丟入袋中。到晚上回到家時,已經是滿滿的一袋子紙片了。李賀的母親看到這種情形,就說:「我的兒子大概是要將心嘔出後才會停止吧!」----這就是「嘔心瀝血」的由來。當李賀將死時,一天早上忽然見到一個穿衣的人,拿著一塊版對李賀說:「天帝建了一座白玉樓,希望你能為這座樓作記。這份來自天上的差事一點兒都不苦,還很快樂。」結果李賀獨個兒哭泣,周邊的人都見到了,而李賀不久也氣絕歸天。

我不知道為什麼李商隱要編造這個故事,是不是要表達「有志者事竟成」,努力最終得到回報的思想。唐代詩人賈島就沒那麼幸運了,他有「苦吟詩人」之稱。他曾屢試不第,為了苦思佳句,連公卿貴人在身邊走過也不知道。他曾經花了三年才寫到兩句好詩,就是大家很熟悉的「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結果寫了下面這首詩:「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知音如不賞,歸臥故山秋」。

沒有知音,或者有知音卻不會欣賞固然是苦事。可是嘔心瀝血作了好的文章,卻把性命也賠上了也不見得是好事。讀了張師的書,為他作序的何乃文教授形容他「學質而才高,言辯而辭勇」,可是不知道什麼原因,未能在大學獲得教席。只好在學海書樓教文學,以「吐胸中之怫鬱」。何教授慨嘆他不逢伯樂,「正學」不行。我不知道張師是不是有所感懷,所以說了李賈二人的故事。只是張師的講座逢周五1800-1930舉行,因工作關係日後或不能參與了。

Labels:


Comments:
何乃文是我在樹仁讀中文系的老師,他精通說文解字.
 
該書還有洪肇平的序,也是樹仁人。
 
Post a Comment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 Home

This page is powered by Blogger. Isn't yours?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