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ly 26, 2007
廉署街頭展覽/ 歲月風雲指瑕
周一午飯時間路經康宏廣場,看到廉政公署(ICAC)在搞街頭展覽。介紹的內容相信大部份本blog的香港讀者很熟悉:60年代香港貪污很嚴重,市民到醫院、到公營機構要給紅包才能得到方便的服務。連小巴都要貼有天使圖案,代表「已收了保護費」。因為總警司葛柏的貪污案,ICAC在1974年2月15日成立。ICAC採取所謂「三管齊下」(three-thronged)的方略杜絕貪污,就是透過執法、教育、預防三方面,而ICAC也分別設了執行處、社區關係處和防止貪污處負責這三項工作。場內設了遊戲攤位,就是那種把乒乓球從板的一方推到另一方,避開中間的洞洞;和用類似魚竿的物體把一些寫著不同字眼如守法(law-abiding)、誠實(honesty)等果子掛到樹上。本來打算匆匆走過就算,誰知工作人員還是把我拉到攤位。發了紀念品(有傘子的,我給的是memo pad)還拍照,想是刊登在ICAC的對外宣傳刊物,要密切留意了。
近日ICAC揭發拔萃小學有教師居然收受家長的賄款,以求讓子女順利入讀小拔。款項由港幣二萬到五十八萬不等,我想到的是:現在是什麼年代?在台劇白色巨塔就有醫生收紅包的情節,要是在香港這樣恐怕要請喝咖啡了。在回歸前ICAC曾製作過一套宣傳片,說「97」絕對不是貪污的藉口,要是香港貪污猖獗,就會倒退到60年代的情況,畫面上1997的一個9字也掉下來變成1967。
很多人批評兩岸的小學課本充斥很多意識形態灌輸,其實香港也不是完全沒有,只是沒那麼明顯而已。我看過媽媽的補習學生的小學課本就有《參觀廉政公署》一課,內容就提到那三個處。中學時我也跟隨過一個公屋的互助委員會搞的活動(大概也是ICAC協辦的吧),到鯉魚門公園。一個環節是播放一套叫《危樓驚夢》的片集,講述70年代因建築商受賄,建了不少質素低劣的「問題公屋」。有人這麼說,要是要在中國人的社會不再出現貪污賄賂的現象,起碼要請大家念準「賄賂」這兩個字。因為有報導說在內地,很多人甚至官員都把這個詞兒念成有各。
劇集歲月風雲陸續出現時空倒錯(anachronism)的情況,雖明白拍攝單位已盡力迴避,仍出現不少:前兩集分別出現了新巴,雖然已盡量只拍攝車的下層。按當時(1994年)中華汽車有限公司(中巴)仍經營港島路線,1998年才由新巴接管。出現了香港賽馬會的名字和徽號,那時該叫「英皇御准香港賽馬會」。周三那集出現了恆生銀行現時的標誌和裝修,那時根本不是這個樣子。
7月27日晚補述:今午同事買Pizza Hut薄餅、意大利粉、蒜茸包等作午餐,想到原行政長官董建華的父親董浩雲先生常在日記記有「餐於某時某地」。難道他覺得「吃餐」是很重要的事,需要多加記載?
7月29日午補述:今午城市論壇移師皇后碼頭舉行,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連走1200城市論壇和1400本土行動辦的諮詢會兩場。未能親臨撐場,憾甚!閱報得知本土行動的朱凱迪今年29歲,1999年香港中文大學英文系畢業。曾於明報工作,後往伊朗念波斯語,青年公社的陳景輝更只有25歲。讀《維基百科攻略》一書,得知閩南語的「小」字念作Sió,那我小P在閩南語大概就是「Sió P」(懂閩南語的請告訴我對不對),似乎挺酷!
歷史會永遠記住你們仨的名字:朱凱迪、司徒薇、陳景輝
7月30日2158補述:歲月風雲指瑕:說是「回歸前兩天」,怎麼還穿長袖冷衫的冬裝?那時好像還沒有尚書房(一家專賣內地書的書店)。日劇《十四歲媽媽》於明珠台首播,惟與歲月風雲播映時間重疊,只能在廣告時間看部份。
近日ICAC揭發拔萃小學有教師居然收受家長的賄款,以求讓子女順利入讀小拔。款項由港幣二萬到五十八萬不等,我想到的是:現在是什麼年代?在台劇白色巨塔就有醫生收紅包的情節,要是在香港這樣恐怕要請喝咖啡了。在回歸前ICAC曾製作過一套宣傳片,說「97」絕對不是貪污的藉口,要是香港貪污猖獗,就會倒退到60年代的情況,畫面上1997的一個9字也掉下來變成1967。
很多人批評兩岸的小學課本充斥很多意識形態灌輸,其實香港也不是完全沒有,只是沒那麼明顯而已。我看過媽媽的補習學生的小學課本就有《參觀廉政公署》一課,內容就提到那三個處。中學時我也跟隨過一個公屋的互助委員會搞的活動(大概也是ICAC協辦的吧),到鯉魚門公園。一個環節是播放一套叫《危樓驚夢》的片集,講述70年代因建築商受賄,建了不少質素低劣的「問題公屋」。有人這麼說,要是要在中國人的社會不再出現貪污賄賂的現象,起碼要請大家念準「賄賂」這兩個字。因為有報導說在內地,很多人甚至官員都把這個詞兒念成有各。
劇集歲月風雲陸續出現時空倒錯(anachronism)的情況,雖明白拍攝單位已盡力迴避,仍出現不少:前兩集分別出現了新巴,雖然已盡量只拍攝車的下層。按當時(1994年)中華汽車有限公司(中巴)仍經營港島路線,1998年才由新巴接管。出現了香港賽馬會的名字和徽號,那時該叫「英皇御准香港賽馬會」。周三那集出現了恆生銀行現時的標誌和裝修,那時根本不是這個樣子。
7月27日晚補述:今午同事買Pizza Hut薄餅、意大利粉、蒜茸包等作午餐,想到原行政長官董建華的父親董浩雲先生常在日記記有「餐於某時某地」。難道他覺得「吃餐」是很重要的事,需要多加記載?
7月29日午補述:今午城市論壇移師皇后碼頭舉行,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連走1200城市論壇和1400本土行動辦的諮詢會兩場。未能親臨撐場,憾甚!閱報得知本土行動的朱凱迪今年29歲,1999年香港中文大學英文系畢業。曾於明報工作,後往伊朗念波斯語,青年公社的陳景輝更只有25歲。讀《維基百科攻略》一書,得知閩南語的「小」字念作Sió,那我小P在閩南語大概就是「Sió P」(懂閩南語的請告訴我對不對),似乎挺酷!
歷史會永遠記住你們仨的名字:朱凱迪、司徒薇、陳景輝
7月30日2158補述:歲月風雲指瑕:說是「回歸前兩天」,怎麼還穿長袖冷衫的冬裝?那時好像還沒有尚書房(一家專賣內地書的書店)。日劇《十四歲媽媽》於明珠台首播,惟與歲月風雲播映時間重疊,只能在廣告時間看部份。
Labels: Blog主行腳, 所思所感, 本地時事, 歷史足跡
Comments:
<< Home
你好!我在google search 梓翔 及"醫生札記"時, 誤打誤撞的來到這兒來, 發覺原來網主和我一樣,也是喇沙仔,看的blog枇是我常看的,我也很享受看你寫書展,政改,港台和宗教的文字!!
請繼續努力啊~
Post a Comment
請繼續努力啊~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 Home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