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February 07, 2010
成功不必我在
昨午到香港歷史博物館參觀永遠懷念播音皇帝鍾偉明收藏展,最印象深刻的展品是鍾偉明生前所用的《粵音韻彙》和各種五六十年代的雜誌。有一本《同濟校刊》(按:香港同濟中學,位於灣仔堅尼地道。家父的母校,已停辦),寫著「學生自治市出版部出版」。什麼是「學生自治市」?想起這篇文章說過那是台灣小學裏的一種特殊活動,就是把小學作為一個「自治市」,要選出一個市長來。就跟成人社會的競選一樣,候選人要上台發表政見。同濟中學是一所親KMT的學校,也難怪有這種活動。鍾偉明雅好集郵和閱讀(跟我一樣!)也展覽了他的郵藏,有一面全是地圖的郵票,不少是英屬地的(這也是我喜歡的題材)。3月10日起有一個六、七十年代香港社會的展覽,期待!
團契前到佐敦商務印書館買書,看到《圍港》一書,提到我一位朋友的名字。看到《八十後 反高鐵》這本書,看到我另一位朋友的大名。今早在《明報》讀到一則網上留言節錄,瞥見一則「疑似」我的朋友的留言(想是同名同姓吧)。我也曾在起碼兩本出版物留下過我的名字,猶記當年曾在同一家書店看到一本書登載了我一位朋友的鴻文,讓我「擲書興嘆」。如今只覺親切,這就是友情。想到聖經中那位向耶穌求問「永生之道」的少年的官,誰知道他的名字?那位把五餅二魚獻給耶穌的小孩,叫約翰還是約瑟?在井旁跟耶穌談道的撒馬利亞婦人,叫馬利亞還是拉結(Rachel)?聖經裡也不少人是記載了他的名字卻不知道他做過了什麼,像家譜中的一些人物。有沒有留名,有沒有出書似乎也不再重要。司徒華說的好,「成功不必我在」。
團契前到佐敦商務印書館買書,看到《圍港》一書,提到我一位朋友的名字。看到《八十後 反高鐵》這本書,看到我另一位朋友的大名。今早在《明報》讀到一則網上留言節錄,瞥見一則「疑似」我的朋友的留言(想是同名同姓吧)。我也曾在起碼兩本出版物留下過我的名字,猶記當年曾在同一家書店看到一本書登載了我一位朋友的鴻文,讓我「擲書興嘆」。如今只覺親切,這就是友情。想到聖經中那位向耶穌求問「永生之道」的少年的官,誰知道他的名字?那位把五餅二魚獻給耶穌的小孩,叫約翰還是約瑟?在井旁跟耶穌談道的撒馬利亞婦人,叫馬利亞還是拉結(Rachel)?聖經裡也不少人是記載了他的名字卻不知道他做過了什麼,像家譜中的一些人物。有沒有留名,有沒有出書似乎也不再重要。司徒華說的好,「成功不必我在」。
Labels: Blog主行腳, 如是我信, 所思所感, 歷史足跡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