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October 03, 2005

 

一位圖書館員的生命

本文為轉載(附回應),原著者為劉錦昌

托爾斯泰眼中的基督徒

近來有機會閱讀到若干有關俄羅斯東正教思想的資料,看到在東正教這一大支流中,千年來俄羅斯教會發展的特色和基督徒的見證。在俄羅斯的思想家中,有一位鮮為人知卻被托爾斯泰稱呼為真實的基督徒的,他就是費奧多洛夫(Nikolai Fedorovic Fedorov,1829~1903)。其實,費氏和十九世紀俄羅斯不少思想家多有相識,因為他本身幾乎沒出版任何作品,所以知道他的人實在很少。

出名的俄國哲學史家洛斯基(H.O.Lossky,1870~1965),在他的《俄國哲學史》書中常以嚴苛的態度批判歷代哲人,但是當他談到費奧多洛夫時,出現的是難得的筆調,介紹費氏生平中許多感人的事蹟,筆者猜想或許冷酷的哲學史家也被費奧多洛夫生命中所流露的點點滴滴所感動;若要較詳盡瞭解這位俄羅斯哲人的思想和生命歷程,可以參閱徐鳳林所著的《費奧多洛夫》一書(台北東大圖書公司印行)。

超越私生子的命運

費奧多洛夫本姓是加加林(Gagarin),乃俄羅斯望族之一,祖父曾任沙皇的國務大臣,父親喜好藝術而生活浪漫,常在夜半幽暗無光中,用小提琴聲宣泄對生命無奈之感。據說費奧多洛夫的母親也是貴族小姐,但是和費氏的父親沒有正式婚姻程序,導致費氏成為私生子。父親破產後將他交給叔父撫養,一八五一年叔父去世造成費奧多洛夫失學,沒能完成大學教育。這年秋天開始到一八五四年初,沒有人知道費氏怎樣過活,但是顯然地,他的生命精神有極大的轉變,他備嚐人間冷暖,只有在教會中感受到生命的意義、基督是復活者;他從教會的每一種禮儀生活體悟其內在深刻的精神。他擔任過家教,後來幾十年間服務於莫斯科一家博物館(後來的列寧圖書館)當圖書管理員,他在這小事上忠心,博得各方人士的推崇。

專業精神及小事上忠心

費奧多洛夫身為圖書管理員,卻充滿熱忱,他記得館裡收藏的每一本書及其位置,對於各種行業的讀者,他除了幫他們找出需要的書之外,還為他們提供其他參考資料,而每位與他接觸過的人,都佩服他知識的準確和多樣性。洛斯基曾敘述一段有趣的記事:一八九○年代初,一群工程師想對西伯利亞鐵路路線的勘察工作找進一步的資訊,費氏除了為他們描述他所瞭解的西伯利亞外,在他看過鐵路設計方案後,他指出圖上漏畫一條重要的小河,而且有一處山的高度測量有誤;兩年後,從西伯利亞回來的工程師回報說,費氏的說法是正確的。

像基督般分享生命

圖書館員所得微薄,但他仍將每個月薪金的一部分用來幫助窮困的學生,自己常年一身裝束,甚至沒有床就睡在木箱上,他的食物通常只是一杯茶、乾硬的麵包、乾酪或鹹魚,他拒絕更高的收入,生前除少數幾篇以筆名發表的文章外沒有印行任何著作,他認為圖書館應免費提供圖書供人研讀,人的思想應是屬於一切人的財產,拒絕出售著作牟利,他主張人類不應當追求名利。徐鳳林在《費奧多洛夫》裡頭記載,他的月薪卅三盧布,自己只用八盧布(五盧布買煤取暖升火,三盧布用來吃飯),剩下的錢是賙濟他人和購買圖書。據說每月廿日他領薪水的日子,就有一些貧窮人來找他,他將領到的工資大部分發給這些人。他的上司館長多次要為他加薪,費氏則總是將機會讓給其他更需要的同事。

費奧多洛夫同時代的人形容他,幾十年間沒什麼外表上的變化,一身舊衣可是絲毫不顯髒亂,精神一向飽滿有力;當他去世時,大部分莫斯科報紙都登載了訃聞,告訴市民這位莫斯科的蘇格拉底不在了。他反對人家為他拍照,他的肖像得以存在是因友人遣畫家悄悄躲在圖書館閱覽室書架後偷畫他的長相草圖,後來在他死後多年,據此草圖才畫了他的肖像。那他是一位與世隔絕、孤芳自賞的獨善其身者嗎?

思想人格遺留的風範

費奧多洛夫逝世後,他的摯友將他留下的兩卷《共同事業的哲學》出版,共印行四八○冊,分送給一些圖書館、學會,以及愛好、感興趣之人士。洛斯基告訴我們,所有認識他的人都對他充滿敬意,對他的思想極感興趣;托爾斯泰不但指出他才是一個真正的基督徒,也表示費氏非常窮,但卻把所有東西全獻出去,而又能那麼高高興興地。從費氏所遺留的思想中可以發現,他對復活信仰的堅持,本著基督信仰又強調需以科學精神與方法來建構人類共同理想的社會,他認為基督宗教是唯一能使人類走向普遍拯救之路的宗教,可是到如今人類仍在苦難困境中,這乃肇因於基督徒未正確理解福音。

基督信仰中的簡樸生活

耶穌基督福音的精神是一種徹底的改變,當人與基督相遇時,他會悔悟、痛改前非。像撒該就將自己的財產捨了,教會史上的聖安東尼、安波羅修(Ambrose)及奧古斯丁師徒在遇到了主耶穌,就將財產全然捐出成為傳講福音的人;保羅在大馬色(Damascus,一譯大馬士革)路上被主抓著了,從此他視萬事如糞土。費奧多洛夫雖歷經生命中諸種苦境、百般受歧視,在基督裡、在祂的聖教會中,他深感就像在家的感覺,他像但以理及其同伴,粗茶淡飯清水菜蔬就比美宴佳餚更強,而上帝也賜給費氏七十餘年的見證生命,不用話語乃以行為實踐基督精神。

截然不同的生命態度

毛澤東曾當過北京大學圖書館館員,他也是一位喜好詩詞筆墨的人,圖書館是他人生轉進之處,在那裡他感到受屈辱,但也在那裡他遇知音恩人並與楊開慧結為夫妻;毛澤東的一生就是為向他人證明自己行,包括中共建國後,有一次他乘船渡揚子江,跳入江中游水得意於屬下的掌聲中。文化大革命間,億萬人民幸福常繫於他一人的喜怒之間,玩弄權術惡鬥當年革命同志。費奧多洛夫數十年間,安份於小小圖書館員的工作,在那卑微的職務上服事他人,忠於信仰實對良心,更不求遺名世間,他呼籲人們尤其是基督徒正視復活的信仰,提醒我們生命的延續性;對於生死問題,費氏終身關心當中的奧秘。毛澤東生前叱吒風雲、不可一世,可是臨終時他畏懼面對,問及旁人果真有天堂地獄;費奧多洛夫一生命運多舛,可是他處之泰然,猶能助益他人、受重士林,我們從這看到基督徒生命的意義。一樣的圖書館員,截然不同的生命情操與內在境地。

(全文轉載完)

我曾在一家書店工作,我也有朋友曾在香港公共圖書館工作。有一位書店同事給我談起台灣廿四小時營業的誠品書店,我說難道我睡不著覺夜半三點鐘突然要買一本書? 他說世間可真的有這種人。後來看了一些文章,原來毛澤東莫說夜半三點鐘突然要找一本書,哪怕找一個人那麼夜也得給他找到,他是主席喔!可是要是你有錢可以買很多的書,或許那時你已經沒時間看;有了權力整個國家得按照你的意思去改變,或許那時你已經沒有朋友。有人曾告訴我:「明暉你那麼喜歡歷史,也該懂得在歷史中汲取一些教訓吧」光輝的生命,或許就在於謙卑和知足。喜歡閱讀甚至喜歡歷史都是好的﹐要是能懂得分享,不在乎名和利,寫blog不在乎回應率,或許這才是愛書人的生命。

Labels: , ,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 Home

This page is powered by Blogger. Isn't yours?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