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y 01, 2006
記2006/4/29國學講座
上周六(4月29日)團契沒有聚會,我參加了在土瓜灣公共圖書館舉行的國學講座。該講座由圖書館和學海書樓(香港一個有八十多年歷史,傳授傳統經典文化的民間學術機構。負責人說那時金文泰[Sir Cecil Clementi]任總督,他很熱心推廣中國文化,不過有人說是為了抗衡內地的新文化運動和維持殖民地管治才這樣。)合辦,自土瓜灣公共圖書館1984年開館至今從沒間斷的舉行。駱克道公共圖書館也有,不過時間卻在逢星期三下午5時20分至6時50分。而土瓜灣的卻在逢星期六下午2時15分至3時45分。在土瓜灣的總講題是「四部選粹」,在駱克道卻是易經。
當日的題目是新唐書.后妃傳序和宋史.后妃傳序。講座前一晚已經上網印了上述的文章「備課」,誰知到了會場收到的講義卻是手抄本的,讓我很驚訝。這反映了講者的匠心,負面的或許是不會資訊科技。也感到科技進步實在讓我們帶來不少方便,經史子集古今中外典籍這麼容易就得到,我的印刷版派上用場了。在講座開始,講員黃兆顯先生登上講台時全體參加者必須起立,只是無須鞠躬說"Good afternoon sir"而已。在講正文以前講員居然花了個多小時講「長安宮城圖」,就是唐代的皇宮有什麼建築物之類。皇帝在什麼殿聽政、「三省制」中的尚書省原來在皇宮以外、那些什麼宮多少公尺長闊面積多少平方公尺之類。比較有趣的是皇帝每早四時就得上朝聽政,臣子三時就得準備。六時才吃早餐,中午十二時就吃「晚飯」(這是當時的說法,名副其實的"dinner",因為我查了牛津詞典英文午餐也可叫dinner)。皇帝傍晚六七時就寢了,要是中間想吃東西就得安排點心,不是正餐,用英文說就是supper了。我每天(除了星期日)傍晚六七時還不能吃"dinner",一般是八時,我沒有吃夜宵(supper)的習慣。也談到華清池,結果席上的朋友都想到中山溫泉甚至北投溫泉。
講者只花了二十分鐘講「正文」,大意是好的君主必須嚴格管理好后妃,宮中府中的事必須不相互干涉。彤史(女官)的德行必須修好,堪為典範。原文如下:
盛德之君,帷薄嚴奧,裡謁不忏於朝,外言不內諸閫,《關雎》之風行,彤史之化修,故淑範懿行,更為內助。若夫艷嬖之興,常在中主。第裯既交,則情與愛遷;顏辭媚熟,則事為私奪。乘易昏之明,牽不斷之柔,險言似忠,故受而不詰。
有人(不是講者)告訴我「彤史」的典故出自《詩經‧邶風‧靜女》的「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我很喜歡《靜女》這首詩,我想靜女不就是很安靜、很幽靜的女子麼?這不全錯,不過有人解釋說「靜女」原來就是廣東話的「靚女」。一個很安靜、很幽靜又「靚」的女孩子「出於幽谷,遷於喬木」,可真叫男士們「求之不得,輾轉反側」!不過我也很喜歡《詩經‧秦風‧蒹葭》,也就是大家看到的「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的原文。
大家怎麼念「嬪」這個字?黃兆顯先生是念成「頻」(pan[4])的,查了辭淵和粵語審音配詞字庫都是這個讀音。可是一般人卻念成「鬢」(ban[3]),國音是pín(ㄆ|ㄣˊ),我從俗。
土瓜灣公共圖書館雖位於街市,我離去的時候也得穿過喧鬧的菜市場,可是我也猜不到有這麼的人文氣息。附近有一個天后古廟,其實就是一般人說的海心廟。六十年代政府要在原海心廟附近興建海心公園,廟宇搬到今天接近街市的地方。
延伸閱讀:
本人:飛揚於歷史的天空--我的大陸行
當日的題目是新唐書.后妃傳序和宋史.后妃傳序。講座前一晚已經上網印了上述的文章「備課」,誰知到了會場收到的講義卻是手抄本的,讓我很驚訝。這反映了講者的匠心,負面的或許是不會資訊科技。也感到科技進步實在讓我們帶來不少方便,經史子集古今中外典籍這麼容易就得到,我的印刷版派上用場了。在講座開始,講員黃兆顯先生登上講台時全體參加者必須起立,只是無須鞠躬說"Good afternoon sir"而已。在講正文以前講員居然花了個多小時講「長安宮城圖」,就是唐代的皇宮有什麼建築物之類。皇帝在什麼殿聽政、「三省制」中的尚書省原來在皇宮以外、那些什麼宮多少公尺長闊面積多少平方公尺之類。比較有趣的是皇帝每早四時就得上朝聽政,臣子三時就得準備。六時才吃早餐,中午十二時就吃「晚飯」(這是當時的說法,名副其實的"dinner",因為我查了牛津詞典英文午餐也可叫dinner)。皇帝傍晚六七時就寢了,要是中間想吃東西就得安排點心,不是正餐,用英文說就是supper了。我每天(除了星期日)傍晚六七時還不能吃"dinner",一般是八時,我沒有吃夜宵(supper)的習慣。也談到華清池,結果席上的朋友都想到中山溫泉甚至北投溫泉。
講者只花了二十分鐘講「正文」,大意是好的君主必須嚴格管理好后妃,宮中府中的事必須不相互干涉。彤史(女官)的德行必須修好,堪為典範。原文如下:
盛德之君,帷薄嚴奧,裡謁不忏於朝,外言不內諸閫,《關雎》之風行,彤史之化修,故淑範懿行,更為內助。若夫艷嬖之興,常在中主。第裯既交,則情與愛遷;顏辭媚熟,則事為私奪。乘易昏之明,牽不斷之柔,險言似忠,故受而不詰。
有人(不是講者)告訴我「彤史」的典故出自《詩經‧邶風‧靜女》的「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我很喜歡《靜女》這首詩,我想靜女不就是很安靜、很幽靜的女子麼?這不全錯,不過有人解釋說「靜女」原來就是廣東話的「靚女」。一個很安靜、很幽靜又「靚」的女孩子「出於幽谷,遷於喬木」,可真叫男士們「求之不得,輾轉反側」!不過我也很喜歡《詩經‧秦風‧蒹葭》,也就是大家看到的「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的原文。
大家怎麼念「嬪」這個字?黃兆顯先生是念成「頻」(pan[4])的,查了辭淵和粵語審音配詞字庫都是這個讀音。可是一般人卻念成「鬢」(ban[3]),國音是pín(ㄆ|ㄣˊ),我從俗。
土瓜灣公共圖書館雖位於街市,我離去的時候也得穿過喧鬧的菜市場,可是我也猜不到有這麼的人文氣息。附近有一個天后古廟,其實就是一般人說的海心廟。六十年代政府要在原海心廟附近興建海心公園,廟宇搬到今天接近街市的地方。
延伸閱讀:
本人:飛揚於歷史的天空--我的大陸行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