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anuary 04, 2007

 

課堂由我創?!

為了讓香港市民了解教育改革的成效,教育統籌局無線電視製作了一套名為《課堂由我創》的紀錄片,由一月二日起一連六個星期二晚上十一時播放。本來這種「官腔」的節目我不想看,只是因為頭一集講「通識教育」(Liberal Studies[LS]),媽媽很想知道那是什麼才看了。她也有初中學生念LS,也給她看過筆記,但總不明白LS是什麼。節目中拔萃女書院(DGS)的一班中六學生就「政府應立例規管傳媒侵犯私隱權」的課題走訪了明光社的蔡志森、流行歌手容祖兒星島日報總編輯蕭世和等人物,然後整理資料在課堂上作辯論。

媽媽很impress師生那口流利的英語,我說一來DGS是所英語名女校,二來那是拍紀錄片!其中一位女生的家想是條件較好----窗是落地玻璃、沙發大得美得像龍椅,家庭成員常討論時事,家裡平日還不看中文報紙!為了做project才看中文報紙,她覺得很有趣。當然,教育統籌局「為了讓香港市民了解教育改革的成效」選取這所學校和這個女生作為例子無可厚非,只是不很多學生有這樣的條件!有人批評通識教育的課程很「中產化」,或許就是這種常常要做project,要拍照要用電腦做報告要辯論基層的學生根本難以應付!家人還覺得容祖兒面對學生的提問答非所問,很渣(粵語:很差、很遜)!當然,媽媽甚至我作為觀眾(audiences),當然期望受訪者對答如流、一語中的。容祖兒作為歌手,就算沒有受過採訪的訓練也當懂得回應記者詢問。可是我只能說,這對學生或許也是一種教育。有些人(或許像我)就是不會表達(present),紀錄片揭櫫的批判思考(critical thinking)或許在此也是應用之時。

好像是社會學家呂大樂吧,曾經分析過一批六七十年代由政府新聞處製作的紀錄片、民間製作的紀錄片和當時的劇情片,認為當時政府製作的紀錄片宣傳(propaganda)的味道多於紀錄(documentary)。你不能說官方刻意隱瞞一些歷史,只能說社會的矛盾和衝突面在這些影片不能反映。你會看到當時公共房屋的居民終於有了私人浴室,一家人歡歡樂樂吃飯種花的場面,卻看不到「開荒牛」的辛酸,收地重建的請願情形。或許當家人豔羨著學生的好英語、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的環境。是不是也該想一想,「通識教育」,對住在天水圍、深水埔的貧苦學生,是不是也有一樣的意味和功效?

相關報導及延伸閱讀:
大公報:李國章近距離接觸平易幽默學生改觀
星島日報:中學生當影子局長打消做官念頭
雲林縣草嶺國小李政勳的一封信:「教育是很貴的,政府沒錢了......政府沒錢為什麼還可以常常放煙火?為什麼還可以常常辦晚會?......為什麼常常印刷一些沒人看的文宣?」
莎蓮娜:閱讀的力量:當我很努力給大家介紹台北101誠品書店葉壹堂的人文風景,別忘了台灣還有很多鄉鎮沒有這樣的硬件配套......
本blog:究竟有什麼東西人人必須知道?(及其他)

Labels:


Comments:
唔單係通識教育一科,好多科現在都需要用電腦作簡報。一部普通電腦都要千多元一部,對一些低收入的市民是有困難的。

很久以前的通識教育只限於預科課程,而且當時電腦運用不普及,當時的「通識」只是把一些報章剪下及影印一些資料後以作討論。以高級程度科目來說,通識是一科「很好」的科目,只需要多點留意時事及思考,要合格應不會太難。
 
你說得對啊!我預科時校內也有LS,也看過他們的筆記。只是我沒有修讀,老師也說要是我修讀或許成績會較好。或許我要跟母校「看齊」吧,修了噩夢般的經濟和BS。
 
「教育是很貴的......?」

辦這個節那個節放煙火什麼的,都是為了消化預算啦,因為如果預算若沒花光,下一年就沒啦!公立學校也一樣啊,反正都想盡辦法把當年度預算花完,因為若有剩餘,還得寫一堆囉哩吧嗦的報告/檢附單據等等,那當然是花掉最省事囉!

以上就是不健全的預算制度所引發的後果--錢永遠無法用在最需要的人的身上。
 
Post a Comment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 Home

This page is powered by Blogger. Isn't yours?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