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une 12, 2007

 

從三國演義,到二戰時的英國

我有些朋友,很喜歡《三國演義》的小說、電視劇和電玩,可是我卻興趣缺缺。中學的時候規定中一讀《西遊記》、中二讀《水滸傳》,可是以後就再沒有規定要讀完《三國演義》、《紅樓夢》。起初我對《三國演義》卻步,因為聽說它是文言文,很艱深。後來就因為覺得它實在太勾心鬥角了,雖然我明白很多人希望藉著這本書,學懂在這個殘酷的世界得以存活的伎倆

今天讀到一篇文章(2009年5月10日按:原文已撤),談到作者遊覽河南省的飲(音蔭)馬河,傳說那是當年曹操餵馬匹飲水的地方。作者看到河邊的孩子們在玩耍,感嘆道:「我矗立在千年前曹操飲馬的河邊卻真的沒有感觸到多少歷史的氣息,或許該是我的歷史感太差吧,我感覺的總是孩子們在河邊所獲得那一段純真的快樂。中國有太多的歷史,但那都太沉重了,我們現在最缺少的不是歷史遺留給我們的東西,而是輕鬆自然的現實生活。」

我又在尖沙咀公共圖書館看到一本給小朋友看的,講二次大戰時的英國。談到那時孩子的父親們去打仗,小朋友則被疏散(evacuate)到鄉郊地區(C S Lewis的著名小說獅子、女巫與魔衣櫥就是這個背景)。那時候日用品要配給(rationing),書中展示了當時的ration book和一星期的配給食品包含什麼(有一磅裝的羅拔臣[Robertson's]果醬喔!樽面還印有哥利[Golly]叔叔,小時候我也有一個哥利胸章)。雖然也談到如希特勒邱吉爾等的大人物,可是更多的是講當時跟目標讀者年紀相同的小朋友當時在吃什麼、怎麼念書 (連學校都沒有囉!鄉郊地區的學校根本收容不了那麼多城市來的學生,連老師也得上戰場。只得在社區會堂裡排排坐,讓那些女教師和退休很久的老先生教學吧!)、有什麼娛樂等。

對呀,我們的歷史真的很沉重,我就很難想像一個二次大戰時的香港小學生是怎麼樣的。雖然我知道日本統治時每人配給六兩四白米(約合240克),可是240克是多少我真的沒有概念,不像那本書連吃什麼的食譜也找來實物拍出來大家看(又是的,到哪裡找木薯粉?)。我聽過家人說那時學生要念日語,還告訴我三是mitsu,不過「四元六角」怎麼說就忘了。戰爭的確很沉重、很殘酷,可是「輕鬆自然的現實生活」還是有的。最近「清明上河圖」運來香港展覽,居然也有人逐一研究畫中一個二個無名無姓的人物!如果一幅畫中的「虛構」(?!)人物也有人用心細意研究,那麼在幾千年歷史長河中一個個有名有姓的大大小小的人物,是不是更該用心諦聽他們的聲音?了解他們穿什麼、吃什麼、有什麼娛樂?

延伸閱讀:
Golly Corner
Bye Golly
Golly World

Labels: , ,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 Home

This page is powered by Blogger. Isn't yours?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