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October 02, 2005

 

香港郵政CLG(五):細說從頭和活動剪影

不經不覺這個系列來到第五篇了,或許該解釋一下何謂顧客聯絡小組(Customer Liaison Group[CLG])吧,1992年香港政府推行服務承諾(Performance Pledge)計劃,所有直接服務市民的政府部門都會公佈服務承諾,讓市民知悉部門提供的各項服務、有關的服務標準,以及監察服務標準的方法。政府鼓勵並協助與市民經常接觸的部門成立「使用者委員會」和「顧客聯絡小組」,讓市民參與監察工作,年滿十八歲的香港市民都可以參加各類CLG的工作,一般沒有報酬,純屬義務參與。CLG早期譯作客戶聯絡小組,我總覺得現在用的顧客太商業化了,不過這是官方規定的中文名稱。

除了參觀郵政總局、國際郵件中心、空郵中心和集郵組,香港郵政也會安排一些特別活動供組員和客戶參與,比方說九月四日的內地電影「那人那山那狗」的欣賞會,可惜我因事沒有參與。早期也有搞酒會,可是現在大概因經費問題不搞或不招待組員了。

政府搞這類的小組,除了讓市民反映對部門的意見,多少也希望培養市民對社區以至香港的歸屬感。記得有組員問我們寄信要不要寫「中國香港」,我問「如果在外國這麼寫,會不會先送到北京才到香港?」負責人回答說「香港是世界上有名的大城市,就是寫中國香港也會直接送到香港的。(按:可以參看第二篇「互換局」的觀念,一個國家可有超過一個互換局,反之亦然)當我參加影視處的電視及電台廣播諮詢小組,談到互動電視也這樣說:「互動電視是香港先有,美國也沒有,全世界都注視著香港。」不過實際上這類小組也難免成為對郵政或影視常識的答問session,這不能怪。比方說快郵(Express,貼紅色標籤)和空郵(Air Mail,貼藍色標籤)的區別吧,其實快郵快不了多少,只是被優先分揀而已。

1995年我參加香港郵政營運基金的成立酒會,小組的組員叫我請主席羅啟幹先生走過來跟組員一起拍照。我說:「羅主席!九龍區的組員在等你跟署長合照呢!」我垂頭看著自己的名牌:「九龍區,Kowloon Region」當然我不能代表整個九龍區,但或許這個title也象徵著一份對地區的歸屬感呢。

十年內參加了三年郵政的CLG,加上連續十年參與影視處的諮詢小組。由最年輕的學生組員到今天,由以往逢會必到到今天因工作須請假甚至不能聚會,有些人甚至會戲稱這種會為「口水會」。或許來年要休息休息,甚至嘗試別的團體,這個系列也暫告一段落。或許我只是一個關心郵政、集郵甚至廣播政策的普通市民,一生不會是一個設計師、傳媒人甚至郵政工作者,甚至大家也未必關心郵政,我仍然很感念那些為我們服務的郵政工作者。最後我要以羅蘭希爾的故事,向我們的先賢和今日的郵政工作者送上敬意:

在郵票發明以前,遞送信件的費用往往是由郵差按路途遠近向收件人收取,並不是由寄件人付費,而且當時寄信的費用昂貴,存在著許許多多不合理的問題,比方說政府官員和國會議員享有免費寄遞服務(按:以往香港政府發出的公函也是免郵資的,可是有人公器私用,拿個OHMS(On Her Majesty Service)的信封蓋個部門印鑑就寄了,後來也要付郵費),人們都設法請他們捎信。有一回羅蘭希爾在鄉間散步,遇見郵差給一位美麗少女送來一封信,並向她收取郵費。只看見少女往信封看了一眼,卻拒絕收信和繳費,兩人因此爭執起來。原來是因為這位少女付不起昂貴的郵費,遂與遠方的未婚夫事先約定,如果他一切平安無事,就在信封上作個暗號,於是便不必付錢收信了。

羅蘭希爾因此極力主張郵政改革,例如取消政府官員和國會議員免費郵件的特權、大幅度降低郵資、實施郵資預付、均一郵資等,更發明了第一枚郵票。奠立了英國郵政的深厚基礎,永垂郵史。

Labels: , ,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 Home

This page is powered by Blogger. Isn't yours?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