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April 28, 2007

 

原來只要共妳活一天

如果在劇集白色巨塔中,總統女兒劉心萍是蘇怡華醫生的「天使」。那麼,在大部份男孩子的生命中也該有一位他的公主。最近想起了下面的一首歌,謹獻給一位「公主」:



原來只要共妳活一天
曲/詞:陳少琪 編曲:趙增熹 主唱:張學友

我相信 和妳的相識不會是偶遇 就像上天施與
造就兩心相遇 我說妳是我公主
時光每處每夜每清早我也記住 望夜星的相遇
望日出多歡愉 送上我 永遠的關注
原來只要共妳活一天 凡塵裡一切可以別掛念
(凡塵裡一切可再不掛念)
原來海角天際亦會變 原來生過死過深愛亦無變
原來只要共妳活一天 完全去把妳所有都發現
原來只要相信便看見 原來給妳真愛的我是無悔 是每一天
如果天意 要俗世消失這個故事 就讓大海失意
陸地傷心飄移 放棄每日再開始
如果世界 會尚有真心真意故事 就在我目光內
滴下淚的當兒 告訴你 妳已看到一次 Repeat *

Labels:


 

突尼斯在哪兒?黑橋牌又是什麼?

我公司的同事特愛吃,常常會到附近的酒樓飲茶作午膳。又常有贊助商的贊助品,所以下午常會吃下午茶。昨晚臨下班時吃到台灣黑橋牌的牛肉乾,不用說就是台灣的客戶送的喔。我要看一看包裝,結果同事說在香港沒有賣的。上網翻查一下,產品說明是「精選澳洲進口上等肩胛里肌牛肉直接刨片,保留牛肉的筋脈與纖維,再加上辣椒粉、甘草等獨家香辛料長時間滷煮烘烤,香辣不麻口的醇香滋味與咬勁」,果然利害!最有趣的要算是「台灣黑豬系列」,不過暫時沒有吃到。我想到要是我的promotion letters和企劃案寫不好就真的要蓋上「台灣黑豬」了,不過不用擔心,我的老板信伊斯蘭教的,只吃素。

我在現在的公司和原公司都吃過客戶送的「台灣李製餅家」鳳梨酥,未知當地是否很有名。我和一位朋友印象最深刻的要算是綠茶糕,不過據說在香港也買到了。上次的展覽突尼斯(Tunisia)駐華大使館贊助,對方送上當地的酒和棗作禮物。昨午同事又請吃棗,我想到下班後要跟朋友聚會,拿一點跟他們分享吧。

昨晚在重慶大廈一印度素食食肆用膳,一大堆很難記住名字的飲品和食品。我喜歡印度的samosa(咖哩角,跟大部份香港人在快餐店吃到的不同。那種是扁平的,印度的是呈錐體形狀,較厚。)、還吃了炒飯,印度的米長身而不黏,摻了紅米。每當傍晚重慶大廈總有一班我們稱為"curry sales"的在派傳單招攬食客,站在兩旁像條木人巷。當我拿出「突尼斯的棗」給朋友吃(很想找圖片,但找不到),大家都感到甜而不膩,讚!不過有人就問:「那突尼斯在哪兒?」我一時也記不起它的正確位置,說總之是非洲一個共和國。後來朋友提我「在西西里島(按:在意大利)的下面」,那是北非。

相信大家很熟悉阿華田這種飲品,近日維基到原來在九龍城的啦啦泰泰國菜館有一種自創的「阿華田豬手」。根據資料是用十多種香料秘製而成的醬汁,其中一種材料是阿華田,醬汁和豬手燜約五小時便成。甜甜的醬汁與豬手非常匹配,肥瘦適中,改天真的要試試。

Labels: ,


Friday, April 27, 2007

 

當重聚的時候,喝杯七喜吧!

我很少喝七喜(7-Up),我比較喜歡喝玉泉忌廉(Schweppes Cream Soda)。我這回要說的「七喜」(Seven Up!)不是那種飲品,而是英國Granada Television製作的系列紀錄片。在1964年,導演Michael Apted找來了十多位不同階級的七歲的小朋友,每七年找他們採訪一次。追蹤著他們的成長,最近一次播放是2005年了。導演原意是想驗證一下社會階級是不是真的那麼牢固,你生來是富人以後都是富人,反之亦然。結果這十幾位小朋友有著不同的際遇----有人當了議員、有人患了抑鬱症、有人結了婚又離婚、有人為每隔七年就要曝光一次感到很厭倦,不再拍了。有人當了計程車司機(圖中那位)、有人曾經無家可歸。有人曾經透露沒錢買腳踏車,結果百多輛腳踏車就送到電視台。有人七歲時就能用拉丁語唱一首澳洲民歌,有人曾經失落,有人則一以貫之,畢生關注貧窮和種族歧視問題。

我沒看過這套片集,搞不好又要網上訂購了。我還是從副刊專欄得知,好奇地維基有關內容。我近日跟中學同學重聚,很快我又跟一位久違多時的朋友再見面了。在 Up Series中倒真的有些人成了終身的朋友,還在婚禮中致詞。重聚應該是歡樂的,可是有些人會為自己的際遇潦倒,不及當天一起成長的朋友感到羞愧。或許我也曾是這麼的一個,不過現在回想,這都不重要,反正仍然是朋友。有些親戚不常見面,當再見面的時候,總會想起當天那個多麼「美好」的我----念書成績很好,英語和國語說得很好,是個「哈台族」(熱愛台灣事物和台灣文化的人)。怪不得他們,他們看不見我找學校找工作的徬徨,看不見我為生活為夢想的掙扎。於是他們心中就永遠存留著當天的「美好」形象,當然我也希望永遠都能那麼「美好」。或許當重聚的時候,放下這諸般的情意結,喝杯七喜吧!

延伸閱讀:
Young Renmin:Patrick:我不能跟你流浪了
區瑞強:那天再重聚:朋友不要淚垂,人生本多失意。競爭開始了,追不到也是要追。
阿菲:菲哪天要去搭London Black Cab:談到倫敦的計程車,阿菲說的「要把查玲十字路方圓六英里的街道天書記得滾瓜爛熟」在Up Series也有提及。

Labels: ,


Tuesday, April 24, 2007

 

尤西比奧,你可還記得他們嗎?

昨天讀到一則新聞,60年代葡萄牙國腳尤西比奧(Eusébio)因頸動脈梗塞被緊急送入首都里斯本的醫院,經搶救情況穩定。現年65歲的尤西比奧有「黑豹」之稱,在1966年的世界盃為葡萄牙贏得該屆世界盃的季軍。

幾年前在國際先驅論壇報讀到關於北韓國家足球隊的報導。1966年北韓參與在英國舉行的世界盃,在分組賽奇蹟地以1比0擊敗了意大利。可惜在對葡萄牙的時候,雖然在開場22分鐘之內以3比0領先於葡萄牙隊,可惜後來葡萄牙隊憑著尤西比奧的力挽狂瀾最終以5:3反勝,北韓人大有「既生朝鮮勁旅,何生尤西比奧」的慨歎。

當北韓隊回國以後,四十多年來都有傳言說他們因為輸了球被懲罰,被勞改還是什麼的。可是報導訪問當年的球員說他們雖然輸了,回國以後還是受到英雄式的歡迎。他們獲配很舒適的房子,仍然參與足球活動,到了2001年(受訪之年)仍然有球迷向他們索簽名。至於尤西比奧,66年以後一直在葡萄牙國家隊出賽,後來是任教。到過北美洲作賽,一直以來,尤是葡萄牙國家隊的精神支柱(moral support)。

我不是球迷,可是當我讀到有關尤西比奧的報導,讓我想到北韓當天的光輝歲月,想到今天北韓人民的諸般苦難。我不知道尤氏可還想到這種種,可還關心到北韓。當我知道北韓當天的英雄仍受球迷崇敬,尤西比奧是葡萄牙國家隊的精神支柱。香港人(還有台灣人),你們可有想到李惠堂?可知道張子岱張子慧?還記得1985年,香港隊曾在北京打敗了中國國家隊,觸發了「519」事件?有些人知道林尚義(阿叔),可是更多人只記起他是演員了。

延伸閱讀:
Selena:足球,不滅的青春記憶:Selena的daddy,雖然我沒有見過你,不知道你會不會粵語,關不關心香港的新聞。或許「國家」沒有記得你,大部分的人也不認識你。但願你知道在遙遠的一方,有這麼的一個朋友。

Labels: ,


 

法國大選讓我想到的

上周六,當大部份香港人吃完晚飯,正準備夜生活的時候,遙遠而美麗的瓜德羅普(Guadeloupe,位於美洲加勒比海的法國海外省)的選民正為法國的總統選舉投下神聖的一票。從東到西,法屬圭亞那大溪地(Tahiti)悉尼、香港,手持法國護照的公民都做著相同的動作。回到法國本土了,我們看到有人在搬著一盆盆的植物,旁邊貼著很多競選海報----為什麼有那麼多的植物?是選民投了票以後要送一盆植物作紀念品麼?那些法國報紙的標題我會看,會場上寫的是「更公義,法國將會更強盛」(Plus juste, la France sera plus forte)。雖然我不知道候選人薩爾科齊(Nicolas Sarkozy)和羅亞爾(Ségolène Royal,上面引的是她的口號)主張什麼,可是被訪的在港投票的法國選民都能侃侃的說出:「為了社會福利,為了......」一位華裔女選民(其丈夫為法人)更堅決的用廣東話說:「為了法國的興盛!」

結果,84%的合資格的選民都投了票,可是薩羅兩人都未能達到半數以上的得票須於5月17日作第二輪投票。媽媽看到問「不是誰票數多就當選麼?為什麼要第二輪投票?」「他們的制度是這樣,當選人一定要得到半數以上的選票。」「那麼像台灣......」「妳說的是2004年的『公投』,對,一定要半數以上選票才能通過。」又是的,以前的法國的總統七年一任(現在是五年),我等現任的希拉克(Jacques CHIRAC)下台久矣!我不滿他在1996年在南太平洋的穆魯羅瓦(Mururoa)核試。

法國人的公民意識很強,見諸他們的教育。他們高中有哲學科,訓練他們的思辯能力。當七十年代石油危機,法國人很自豪的說「我們不怕沒石油,我們有的是腦子!」當2005年法國表決歐盟憲法,很多學生忙著上網或致電歐盟相關的熱線,因為法國語文和哲學科的考試會考問。幾年前,我曾看到一個時事節目,在直布羅陀(Gibraltar,接近西班牙的英國海外領地)的一個課堂,老師在問「英國該不該加入歐盟?」難道我們要問:「歐洲有歐盟,東南亞有東盟;歐洲有歐羅(Euro),亞洲可不可以有亞細(Asi)?」

原俄羅斯總統葉利欽(Boris Yeltsin)去世了,友blog慨嘆「訊息來得快,也去得快。」,我也常常質問「見不見得要像某幾位年輕時事評論員能寫出那麼棒的評論,才算真有『國際視野』?」既然來得快去得快,那些風水師、那些遺產爭訟可不可以請你們「去得快快」?

延伸閱讀:
本blog:法德兩國合撰歷史教科書
李家同:法國青年反革命?:李的觀點比較像薩爾科齊,人稱薩氏為「嚴父」、羅氏為「慈母」。薩爾科齊這個名字一看就不像法裔人,原來是匈牙利裔的。

Labels:


Sunday, April 22, 2007

 

「郝康聯婚」為什麼很吉利?

昨晚看台劇白色巨塔,媽媽問我什麼是「房貸」,我說:「就是房屋貸款,香港的說法大概是供樓或者按揭吧。」當我聽到「我姓郝,她姓康,要是我們結婚就是『郝康聯婚』,『郝康』,嘻嘻......這多麼的吉利!」我看著在笑了(雖然我們看的是粵語配音版本),媽媽又問:「『郝康聯婚』是什麼意思?為什麼很吉利?」我說:「『郝康』國語念作『hǎokāng』,跟『好康』同音。『好康』是台式中文,廣東話說出來就是『好抵』、『好著數』。」我還好,多看幾集某些朋友恐怕就要陷入「白色巨塔」裡了!

看完第一集,媽媽很喜歡一個叫關欣的,當麻醉科主治醫師的角色。我也喜歡,喔,「關欣」在國語跟「關心」同音喔!我比較喜歡劉心萍,就是患白血病的總統女兒,天真樂觀的性格讓我感動。有了,Port-A檢查是什麼?這方面的達人請你告訴我。

延伸閱讀:
牢騷絮語:這幾個詞到底是什麼意思?:一系列台式中文的釋義
Selena:解剖人性的象牙塔----「白色巨塔」:請大家注意,現於無線播映的是根據台灣作家侯文詠原著的「白色巨塔」,這裡介紹的是日本的「白色巨塔」,書名相同,內容類似,但彼此實在無關。

Labels:


Friday, April 20, 2007

 

趙承熙和徐步高的人生觀

近日韓裔學生趙承熙(CHO Seung Hui)在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大學用槍擊斃了32名學生,並自殺身亡。而香港警員徐步高亦涉嫌三宗開槍引致有人死亡的案件,徐最後亦於2006年3月17日被警員曾國恆擊斃。兩者都成了全城熱話,「徐步高」也成了一個icon,象徵著「憤世嫉俗,不自量力」。我讀了兩人生前寫的文字,恰巧都顯得詞句紊亂,沒有邏輯,對周遭的人事極度不滿。趙的文章有人譯了,徐的我讀了許多遍,還得paraphrase才能了解明白。讓我們先看看他們怎麼說吧:

趙承熙的(據維基):

「我並不一定要這樣做,我大可以一走了之,逃到天涯海角。但是不,我再也不逃了!我這樣做不是為我自己,而是為了我的孩子和兄弟姊妹們(註:指廣義上的,不是指他的直系親屬),他們已經被你們蹂躪過了,我為了他們。我在那個時候,做了我義不容辭的事情。(I did it. I had to)你們有成百億個機會避免今日之事發生,但是你們卻決定要灑我的。是你們把我逼到了牆角,只留給我一個選擇。既然決定是你們做的,現在你們的手上就沾上了永遠洗不掉的。」

「多虧了你們(按:原文為you,未能確定是單數還是複數[plural]),我今日死如耶穌基督,讓我的行動激勵每一代中那些弱勢的人,那些無力自衛的人。」

徐步高的:

(原文)

活著,我該做甚麼?
我生活的意義是甚麼?
和平、安逸只會造成停屯[原文如此,當作頓],
衝突及對抗,戰爭才有新生。
古時無知創造神,雷電、火山、颱風,人們無法解釋,就用神解釋。
術士、巫師、修士、教宗有代神說話,統治階層成形。
統治階層不能容忍人們對神的懷疑,這減低其合法性,認受性。
人生的目的是甚麼?矢(原文如此,該是一個未完成的字體,或許是知或智)

(我paraphrase的版本,紅色的字是我增補的)

活著,我該做甚麼?
我生活的意義是甚麼?
和平、安逸只會造成停頓,
只有衝突對抗,只有戰爭才有新生。
古時人們無知,無法解釋雷電、火山爆發、颱風等現象於是創造神,用神來解釋上面的現象
後來,有了術士、巫師、修士、教宗等人代神說話,統治階層因此成形。
後來,人們對神開始懷疑,統治階層不能容忍人們對神的懷疑,這只會減低統治階層的合法性,認受性。
那麼,人生的目的是甚麼?

有專家分析,趙的精神已經瀕臨崩潰。文字咒罵那些擁有過多財富的美國人,和享樂主義(即揮金如土)的生活方式。而犯罪學家博漢士(Roderic Broadhurst)則指出徐步高雖然聰明,卻沒有機會繼續接受高等教育,在警隊又對事業不滿,未能升職,一直鬱鬱不得志。徐步高甚至想從普通人,升華到「神」的層面,要「能人所不能」。

曾幾何時,我雖然不認同徐步高去殺人,但挺同情他在性格上的局限,未能達到某些「理想」和目標。他不甘於「安逸」,不甘於原地踏步以至「停屯」。但我不明白為什麼「和平」也會造成「停屯」,為什麼要在戰火和對抗中才能得到「新生」?「為誰而戰,為何而戰?」、又跟誰去「對抗」?「人無知於是創造了神」是一般人的說法,基督教說的是「神創造天地」,起碼趙也講講「耶穌基督」!可是,成了神又如何? 是不是曾國恆犧牲了、巴籍護衛員犧牲了、30多個學生犧牲了,世人就從此幸福,社會從此變得公平公義,你們也從此得到了公義的冠冕,得著了「新生」?

對不公義的社會現象甚至政權感到不滿,不算錯。對財富分佈不平衡,對虛偽的政客感到嫌惡,不算錯。或許有些人真的很弱勢很無力自衛(搞不好趙徐兩人,甚至你和我也是),受盡了欺負和屈辱。可是你們用這樣的行為,使更弱勢更無力自衛的人白白犧牲是否有點愚不可及?趙崇熙你崇拜耶穌,為什麼你不去好好讀讀福音書,思想「八福」、「愛人如己」?徐步高你盼望當警務處長甚至孫中山,為什麼不學學李明逵的果斷,學學國父的百折不撓,學學他「習醫時期」的種種?他說過「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當大官」喔。

多少人在說「好心你俾心機,爭爭氣氣」、「自強不息」、「憎人富貴厭人貧,自己其實技不如人......好心啦,早抖啦」、「努力、奮鬥」,這都不算錯。只是多少人不是沒有努力、奮鬥,而是未能達到心中目標,還是在這麼的格局。有人說「中國人都把目標定在天上,卻不注意怎麼走腳下的路」,儒家說的「取法乎上」不算錯,只是大部份人都不願意承認自己是「中」、是「下」吧。趙徐兩案給我最大的反省,就是人真的很有局限,甚至很大的局限。未能做「人上人」、未能「能人所不能」,先做「中人」吧(「中女」我身邊倒有不少)。

多謝你,沉睡森林的blog主來光臨。我們可以有許多夢想,甚至可以夢想有一個公平公義的世界。只是「沉睡」終究有睡醒的一天,醒了,到森林去探探險也很好喔。

Labels: , ,


Thursday, April 19, 2007

 

朋友,買了「洛鈤」沒有?

同事抽到了碧桂園的股票,為之欣喜。近日她問我們:「買了『洛』沒有?」我說:「是『洛陽欒川』」「那個鉬?」「是金字旁一個眼目的目,是一種金屬。」上周明報訪問了20多名領表的股民,當中能夠準確讀出「洛陽欒(粵音聯,國音luán)川鉬(音木)業」這六個字的只有四成。很多人還以為是「木」業或「牧」業,以為是跟畜牧或者林木業有關,只有三成的被訪者能夠準確回答出鉬的主要用途包括可以加強鋼鐵的硬度。

說句真話,對我來說我根本就不需要知道「鉬」是什麼。總之是一種金屬,大不了維基一下。我也不怪她說成「洛鈤」,只怕她想到要交表格時已經落「日」西山。我想到幾年前Tom.com(現稱Tom集團,據說Tom.com這個網址還是向美國一位叫Tom的年輕人買的)上市,多少莫說懂英語,連大字也不識一個的師奶阿伯都要排隊拿表格,一句話說還是盼望「得金」(Dot com的粵語諧音)。

延伸閱讀:
肥榮:當阿伯師奶也買股票…
本blog:緣何我也談起股票來?:近日雖然也翻翻經濟版,搞不好我只看幾種甚至一種股票的價格。

Labels: ,


Wednesday, April 18, 2007

 

It Might Be You

友blog聽到下面這首歌,我也很喜歡。未知大家可有網上買書的經驗,因為看了她的介紹,又在別的地方看到另一本書的評介。只是這兩本書因各種原因在香港的書店難以買到,結果上周四我就生平第一次到博客來去網上訂書。我以為要等很久,反正等待也有等待之美。誰知昨天中午就收到電話,原來是用速遞送的。只是大概媽媽不在家,到了管理處管理員又不肯代收,而據說速遞公司又離我的工作單位很近,結果對方就徵求我的同意把書送到公司。那兩本書真的很有份量,所以要日後才能給大家分享了。

不過,It Might Be You這首歌還是可以現在就跟大家分享。我不知道那些書的作者(因為其中一本是結集,還有幾十位的撰稿人)有沒想過會有一位那麼遙遠的知音,就是日後有沒有機會相見也好。能在生命的天空中,留下過交叉的線也都夠了。



It Might Be You Stephen Bishop
(電影杜絲先生[Tootsie]主題曲)

Time I've been passing time watching trains go by
All of my life
Lying on the sand, watching seabirds fly
Wishing there would be
Someone waiting home for me

Something's telling me it might be you
It's telling me it might be you
All of my life

Looking back as lovers go walking past
All of my life
Wondering how they met and what makes it last
If I found the place
Would I recognise the face

Something's telling me it might be you
Yeah it's telling me it might be you

So many quiet walks to take
So many dreams to wake
And we've so much love to make
Oh, I think we've gonna need some time
Many be all we need is time
And it's telling me it might be you
All of my life
I've been saving love songs and lullabies
And there're so much more
No one's ever heard before
Something's telling me it might be you
Yeah, it's telling me it must be you
And I'm feeling it'll just be you
All of my life
May be it's you (it's you)
May be it's you (it's you)
I've been waiting for all of my life

Labels: ,


Sunday, April 15, 2007

 

笑看千軍萬馬,望斷獨木之橋

一直很想給大家分享呂大樂這篇文章,今天讀到好友的這篇分享就更讓我有一番的感受。社會學家呂大樂談到自己在80年代中期已擁有兩個哲學碩士學位,他曾經很驕傲地向朋友表示,若然成立一個雙碩士俱樂部,當選會長應該沒有什麼難度,因為會員實在寥寥可數。可是,現在就可真的「滿街碩士」,根據統計,在2004至2006年間,每年在香港八間大學畢業的碩士生平均數為12 719人。本科與碩士畢業生人數的差額,已由2004年的8000左右降至2006年的5000多。

不僅本科和碩士畢業生越來越多,近20年裏,接受過商科訓練的更成了人口中的多數。根據2006年人口普查的資料顯示,具中學以上教育水平的人口中,32.3%修讀商科課程,實際數目為439 085人,較1996年的數字上升了122.3%。香港是個商業社會,更是個「文憑社會」。可是港式的「文憑社會」較其他社會更趨向於單一化,那就是大量人士都沿著同一途徑,以同一種方式,朝同一方向猛衝。這造成「社會擁擠」(social congestion),那就是教育普及,學歷普遍提升,倒頭來進入職場的門檻卻越來越高,人們怎麼努力,仍不能避免會落後於形勢。在學歷競賽上,只有極少數是贏家,這是個大多數人都不會快樂的「遊戲」。

當我讀到這篇文章,印象最深刻的要算是呂大樂說的「雙碩士俱樂部」--我可真的認識有朋友,夠資格入這個俱樂部。我念書的時候,可真的做夢也沒想過自己有「碩士朋友」,現在可真的「滿街都是」。香港可真的是個很單向很平面的社會,人人都局限在一或兩種渠道。結果人生路愈走愈擠迫狹窄,甚至看不見出路。沒法啦,香港地小人多,強鄰環伺。競爭激烈,機會短少。就是呂大樂也沒有告訴我們「怎麼辦」,只留下一個open-end question:曾經較為多元化的香港社會,已逐漸變為獨沽一味。繼續這樣走下去,是出路?還是死胡同呢?

很無奈,大部份的人都沒有選擇,都必須這麼的走下去。很多人都要拿LCCI,念「以授課為主的學碩士課程」,「被迫」著要「進修增值」。怎麼都好,我還是誠心祝福好友考試成功。

延伸閱讀:
呂大樂:今天成為中產階級又如何?
本blog:情若真,何必苦惱自嘆?(正文及留言部份)

Labels:


Thursday, April 12, 2007

 

要不要那麼認真?

昨晚看非常平等任務(香港電台平等機會委員會合作的電視節目,宣導平等的訊息),當媽媽聽到那班南亞裔小朋友在說"you and me"的時候,她說該說"You and I"。我在想「要不要那麼認真哪?」我說:「曾經有人告訴我:『能溝通就可以,無需講求很標準』」結果她說:「要是在考試裡這麼寫就要扣分。」

對媽媽來說,嚴格的語文規範,尤其英語文法是她養活一家老小的重要工具。我自小就在這麼的規訓成長,我常常在想,見不見得在文法習作一個錯兒都沒有,英語要說得像native speaker才算好?最近報端常常出現「最牛釘子戶」(內地用語:在城市建設徵用土地時,最利害的,不肯搬出的住戶。「最牛」用廣東話說出來就是「最勁」),結果明報要推出「中國辭典」的欄目,解釋一系列在內地和台灣常用但香港人不懂的詞語。我也在想,我不會「忽悠」(內地用語:用花言巧語使人上當受騙)、不知道趙本山(把「忽悠」這個詞語發揚光大的東北演員)、沒看過「春晚」(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又代表什麼?能說我「不愛國」、「不懂國情」甚至「不是中國人」嗎?

今天媽媽又問我「Orz」,我說那叫「失意體前屈」,是網絡用語。結果她說(想她是從電台聽回來的)解釋說是「面在左,跪在地」,作五體投地或say sorry解,還有很多變體如OTZ等。我在想,Orz我會用,只是又是那一句,要不要那麼認真?

延伸閱讀:
本blog:從涼介啟介到「3Q得Orz」:朋友的blog很多日本卡漫(卡通和漫畫),最近看到的更多是美劇和美國電視節目。懂與不懂,又代表了些什麼?
本blog:這些詞兒你們懂嗎?:「轟趴」是什麼?一定要用國語念才傳神,是"home party"(私家派對),跟我念一遍,hōng pā!

Labels:


Tuesday, April 10, 2007

 

放輕鬆,洗個溫泉好嗎?--讀龍應台《在仰德大道上》

整個假期都在感冒中度過,真沒趣!周五回教會參與受苦節紀念主的聚會。周六不能回去,想聽回錄音誰知因大概講者要出書不讓錄。總之無癮!

周日總算讀到龍應台在仰德大道上:一天龍收到了摯友YP來電話,YP沉重地說了一句「台灣這樣下去怎麼辦?」然後YP說出了種種台灣一步步「沉淪」的種種實證:政治人物囂張、知識份子無力、年輕人膚淺而狹隘、高等教育短視而功利、金融制度向富人傾斜……結果龍建議YP不如去陽明山泡個溫泉,只是YP斷然說了一句「我不要!」然後繼續數落種種台灣的不是。

龍應台結果獨個兒跑去洗溫泉,在霧氣熏熏的溫泉中,她想到初中念的論語,想到她跟YP一樣都考上了台灣本土不錯的大學,後來還都到了美國深造。她想到各大學的校訓,還有要是她們是在「自由」、「真理」而不是「禮義廉恥」的校訓中成長,那麼YP會不會那麼氣急敗壞的在電話中談「台灣這樣下去怎麼辦?」的沈重課題?

YP談的種種情況:「政治人物囂張、知識份子無力、年輕人膚淺而狹隘、高等教育短視而功利」等等,香港也差不多,只是,香港沒有溫泉可洗。兩年前我到過北投的溫泉,只是說出來可真的殺風景,當天一起同遊的,是我的媽媽----不過就是龍應台甚至路平都是媽媽級的作家了。

為什麼那麼巧?龍應台引的《泰伯篇》第二天溫家寶就引了。曾子喔,那是曾蔭權的老祖宗。「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我相信龍應台不是說責任感不重要,儒家思想不好。責任感推動著社會的進步,儒家思想也有「窮理致知」的對真理的探索。大概是說太emphasise了,放輕鬆洗個溫泉好不好?作者說到「莊子《盜跖篇》不會被我們讀到,天馬行空的《山海經》、唯物辯證的韓非、「不尚賢,使民不爭」的《老子》,都不在我們的主要價值結構中。要認識?你自己去找。」這是對的,香港和台灣的課程都很儒家思想主導。雖然,我們也有庖丁解牛、也有逍遙遊

校訓喔?我想到幾年前到卑詩大學(UBC),看到他們的校訓是「Tuum est (拉丁文:It Is Yours)」,真箇百思不得其解。我也來找一堆校訓:

"Fides et Opera" (信德與實踐[Faith and Work]):喇沙書院的拉丁文校訓
「克己復禮」:喇沙書院的中文校訓
"Perstare et praestare" (拉丁文:堅持不懈 超越群倫[To persevere and to excel]):紐約大學的校訓
「人道、健康、科學、民主、愛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附屬高級中學(師大附中)的校訓
"Dominus illuminatio mea"(拉丁文:上主是我的亮光):牛津大學的校訓
「敦仁博物」:香港樹仁大學的校訓
"Hinc lucem et pocula sacra" (拉丁文:此地乃啟蒙之所,知識之源):劍橋大學的校訓
「開物成務,勵學利民」:香港理工大學的校訓
"Nous sommes prêts" (法文:我們準備好了[We are ready]):西門菲莎大學(Simon Fraser University)的校訓

信德與實踐、堅持不懈,超越群倫、上主是我的亮光、此地乃啟蒙之所,知識之源、我們準備好了、「這都是你的」跟克己復禮、人道、健康、科學、民主、愛國、敦仁博物、開物成務,勵學利民可真大異其趣。

延伸閱讀:
維基百科:各國大學校訓
Wikipedia: List of university mottos

Labels: ,


Friday, April 06, 2007

 

生果日

為了鼓勵學童喜歡吃水果,衛生署把4月19日定為生果日。當局會組織一連串活動,鼓勵全港小學師生當日一起吃水果,藉以建立吃水果的習慣。

只是對我來說,每天都是生果日,搞不好是每天被迫著要吃的。不過當局的點子挺好,只是要不要請Twins(圖)作代言人,以這首歌作主題曲?

還有,為什麼要訂於4月19日呢?我知道4月14日在日本稱為橙日,大概「吃水果」不限於吃(當然也不限於吃草莓蘋果,雖然我甚喜歡吃芒果)吧。不過4月19日我所知是菲爹(據這則資料,菲爹就是菲菲的daddy喔!)的生日,只是我也不知道該吃什麼水果來慶祝(紀念)這一天。

先來給菲爹和Sam(4月5日);Monique(4月6日);肥榮豪仔、阿芬(4月12日)和肥力(4月13日)說聲Happy birthday!

敬悼王龔如心(1937年9月29日—2007年4月3日,謹以大量甜甜水果祭之)
公園仔小踢等人榮登明報

Labels: ,


Wednesday, April 04, 2007

 

舞出我天地

明天是Sam(圖)的生日,而後天則是同事Monique的生日,Happy Birthday!

今天因感冒未能上班,而明天起一連五天則是香港的清明節及復活節的公眾假期。前天家母帶了一本Billy Elliot,問我:「這個中文叫什麼?」我說:「哎呀,這個我想找很久了,這本書香港叫《跳出我天地》(按:台稱《舞動人生》),是講一個英國男孩子學跳舞的故事。」那是她的補習學生用的課本,當然不是原著啦。內容abridge了,附加了背景資料和習作,只有40頁。本書由Scholastic出版社出版,以往在書店工作時接觸不少Scholastic的兒童書和教學參考書籍。

下文記有作品情節、結局或其他相關內容,可能降低欣賞原作時的興致:

1984年,英國達勒姆郡(Durham)一個叫Everington(按:我嘗查英國地圖找這個地方,誰知維基了才知道那是個虛構地名,或許是Easington)的地方有一個叫Billy Elliot的12歲男孩,父親Jackie是礦工,母親善鋼琴,不過已於兩年前去世。祖母年八十,善舞。每周六Billy都要去鎮中一個叫The Social的會所學習拳擊,因為父親是個拳擊迷,所以他很盼望孩子長大了能成為拳師,藉以改善貧困生活,可是Billy根本就不喜歡拳擊。The Social也有開辦舞蹈班的,一天Billy看到舞蹈班的上課情形,為之心醉,也在學她們的舞姿。結果舞蹈教師Mrs Wilkinson和她的女兒Debbie發現了,也邀請他參加舞蹈班。自此,Billy就瞞著爸爸,每周交50便士的學費上Mrs Wilkinson的舞蹈課。

如果你了解英國的歷史或留意英國的新聞,或許會常常聽到「煤礦罷工」吧。那時候政府要關掉許多不賺錢的煤礦,可是工人又要生活。於是全國不少煤礦工人都在罷工,Billy的父親和兄長Tony也罷了四個月的工了。有些工人為了生活不響應工會的號召仍去工作,被稱為"scabs",Jackie和Tony最討厭警察和"scabs"的了。Billy也沒錢繼續上芭蕾舞課,一天Mrs Wilkinson突然到Billy的家家訪,說他miss了皇家芭蕾舞學院紐卡斯爾的面試(audition)。父親當然很震怒,男孩子怎麼學跳舞!可是當他一次看到Billy所跳的舞,也決定帶他到倫敦皇家芭蕾舞學院面試去。

當我拿著那份英國地圖告訴媽媽:「達勒姆郡就在這裡,倫敦就在這裡。」「那麼遠!」對呀,Billy一家得變賣媽媽的遺物方能到倫敦。Billy到了皇家芭蕾舞學院起初也很討厭這個建築物----又大、又奢侈(posh),一同應考的都很有錢,聽不懂Billy說的英語,不過他最終還是考上了。我印象很深刻書中epilogue中的一句"Well, London doesn't change. It's still big. It's still expensive but we didn't pay for our ballet tickets." 倫敦還是不變,可是外邊的世界都變了。根據書中資料,在1984年,英格蘭及威爾斯地區有170個煤礦、230000位煤礦工人,到了2005年只剩下個9個煤礦、7000名煤礦工人。書中很多關於舞蹈的冷知識,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八十年代的霹靂舞(breakdancing),我當然不會跳,可是當年因為有相關的電影所以在坊間很盛行,人們戲稱它像「碌地沙」。還介紹了一些知名舞者,如Alicia Markova瑪歌芳婷(Margot Fonteyn,曾於七十年代來港)。

延伸閱讀:
Link2English:可下載相關書籍的sample chapter、習作和解答。
電影Billy Elliot的官方網站
維基百科有關1984-85年煤礦罷工的條目
阿菲:為什麼是「舞蹈治療」(留言部份):別說在英國,在華人社會舞蹈也被視為女孩子的玩意兒,男孩子該去踢足球。(中英兩國都是,不過華人社會不盛行拳擊)
阿菲初試婆羅多舞(正文及留言部份):秦統一了六國,「車同軌,書同文」,就是沒有說要跳同一種舞。因為就是我也不知道那時候的「七國」的人跳那一種舞,甚至根本跳不跳舞。書中說:「Some people say, "The British can't dance!" Is that true? Maybe, but they still love dancing. So who cares?」,在蔣勳天地有大美也說到沒有「英國料理」,那英國人是做什麼的呢?秦也沒有統一了語言,就是今天的英國也做不到,仍然存在很多方言。書中也註釋了,比方英格蘭北部的人管"mum"叫"mam"、一般人說的"yes"在北部是"aye",據說樂隊披頭四走紅時也得把他們說慣的利物浦口音改成「標準英語」。

2008/9/20:感謝徵引

Labels: ,


Sunday, April 01, 2007

 

可以託「六尺」之孤?

當狂迷「喪娟」的父親死前,他曾要求港府為其「託孤」。我想到劉備曾於臨終時在白帝城「託孤」,請求諸葛亮好好照顧後主劉禪。劉禪當時多少歲呢?維基得知原來只有16歲。就算在今天的角度看,16歲還在就學,要「託孤」還合情合理,還有劉禪當的不是學生而是皇帝!只是這位楊麗娟小姐已經30歲,還要要求「偉大」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託孤」,真有點兒那個!

論語有「可以託六尺之孤」之言,有人說「六尺」(英尺)可以打NBA了。查春秋時期1尺=15.8cm。一個高94.8cm的孩子還需監護人照顧不過份吧。當然,林娟甚至劉華也沒有六英尺那麼高!

延伸閱讀:
肥榮:楊父之死
Sam:追星

Labels: ,


This page is powered by Blogger. Isn't yours?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