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December 31, 2006

 

記2006/12/30國學講座及無邊吹水會

昨天團契休會,下午回到土瓜灣公共圖書館參與國學講座,出席者39人。講蘇軾和朱熹的「禽言詩」。所謂禽言詩就是一種由宋代文學家梅堯臣(1002-1060)所創的體裁,藉模仿各種鳥類的叫聲以敘事抒情。

講座後參與往無邊吹水會,出席者7人。回到原Cafe le Jolly,帶米蘭產的巧克力。談到投資、小報與大報、街頭象棋殘局、求職、鄰舍關係、宗教等,1820散會。本人回家吃飯,其餘朋友往附近一家酒樓續會。

昨日原伊拉克總統薩達姆.侯賽因給問吊,家人居然把他的名字Saddam Hussein念成SAD-dum HOUsin(Cousin的c音換成h,正確的是sa-DAAM hoo-SAYN)。他矢志使伊拉克restore古代君主尼布甲尼撤(Nabuchodonosor)的威榮,臨終仍不忘說巴勒斯坦(Palestine)屬於阿拉伯,惜如此下場。念過舊約.但以理書的大概知道尼布甲尼撤吧,可是現時伊拉克鈔票上印的卻是漢模拉比(就是編纂漢模拉比法典[Code of Hammurabi]那位)的肖像。現在的伊拉克有點像戰後到回歸前的香港,一方面歷史教育要強調以往光輝的歷史(比方說漢唐盛世),可是對當代史(如薩達姆或辛亥革命後的中國)的處理卻步步為營。

今天例行公事,外公問及樹仁正名及補修的問題,給Vivien送了一本《蔡瀾的緣》。近日有投資銀行的職員獲得二十個月的花紅達一億港元,經電台報導,家人津津樂道。

Happy New Year!

延伸閱讀:
鳥鳴的聯想和禽言詩
蘇軾五禽言詩並序

Labels: , , , , , ,


Thursday, December 28, 2006

 

聖誕前後紀事

上周六團契郊遊,從山頂行至香港仔。周日例行公事,聖誕日往工展會。Boxing Day在家休息,周二晚九時香港電台新聞稱台灣恆春半島地震,2040時母子二人在家已感受到震動。我想不是地震吧,她以為是自己身體不適。未知彼岸的朋友可安好?

第二天街頭巷尾、工作單位也在談地震。無奈的是海底電纜斷了,在家很多常看網站如Google維基無名小站甚至HotmailYahoo! Mail都看不到,真麻煩!結果想維基資料得「被迫」使用內地(?!)的維庫

近日在圖書館有機會讀到香港公開大學的「香港政府與政治」的教材,當中選了黃世澤關於「雙村長制」(按:指在新界的六百多條原居民鄉村將設有兩名村長,一位負責原居民傳統的事務,必須由原居民出任。另一位負責一般事務,可由非原居民出任)的文章。黃是我的「朋友的朋友」,幾年前跟他有一面之緣。他另有一篇關於香港迪士尼樂園的文章收進了一本中三中國語文教科書,還跟我另一位朋友(謹賀新泊喬遷之喜)雙雙踏進「香港網路作家」的維基殿堂。不過我對「新界原居民」問題沒有研究,我也不是迪士尼的粉絲。

(12月29日補述:)
最近無線播映沈殿霞主持的友緣相聚,是個訪談節目。不過她介紹的人物很多都是媽媽那輩的人物,我並不熟悉,看起來我就沒有什麼共鳴,不過近日介紹記者蘇凌峰和何潔貞的挺好。仍然上不到無名小站HotmailYahoo! Mail,粉不便。

Labels: ,


Sunday, December 24, 2006

 

給生命第二次偶然,重拾心中那一道彩虹

一晚在電台節目偶然聽到一首歌,一聽就喜歡,立刻上網找。原來是陳秋霞(Chelsia)的生命之光,我奇怪我居然會喜歡一首30年前的老歌,還是一位歐巴桑!今晚看到一個她主催的慈善音樂會就有點兒失望了,因為我想聽的生命之光、第二道彩虹、情人樹都沒有。雖有偶然,但多數都是「別人的歌」。我不太喜歡她的粵語歌,點解手牽手、六月天很「娘」,罌粟花、珍惜好年華又是那些港府禁毒宣傳歌。憶童年好,不過說的是女孩子的情懷。

google了好些關於陳秋霞的資料,有形容她是「音樂才女」的。我驚訝她那個年紀的也算才女嗎?我認識的一些朋友也有被稱為才女(一位還真是「音樂才女」)的,只是大概沒有50歲吧。同期有兩位「玉女」歌手露雲娜和余安安的歌(豆芽夢和自由在我手)我也喜歡,只是歌曲數量較少,露雲娜現在怎麼也不知道了。

很喜歡這句文案:「給生命第二次偶然,重拾心中那一道彩虹」。或許當年你錯過了她的歌,或許完全不認識,今天就讓我們重新認識和欣賞Chelsia吧。



偶然﹕歌詞取自徐志摩 (1896~1931) 的詩作偶然,90年代也有張清芳的翻唱版本)
(陳秋霞曲,徐志摩詞,中學時讀到我立即喜歡,不過有同學說很肉麻,你管見上)

我是天空裏的一片雲
偶然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訝異無需歡喜
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 我有我的方向
你記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那交會時互放的光亮

生命之光﹕1976年電影「秋霞」的主題曲。
(陳秋霞曲,鄭國江詞,想聽見上連結)

一個小小的生命 在愛護下長成
她代表希望 也代表理想 就是寶貴人生

生命歷程有限 只要光輝出現
不管那一天 不管那一年 會使人永懷念

秋的晚霞無限好 匆匆一現
只要秋霞絢爛明艷 珍惜這一天

Labels:


Saturday, December 23, 2006

 

2006年大事回顧

今天來回顧會不會太早?不過今年我不採取「月事」(按月紀事,chronologically)的模式,因為本年發生的事件有些持續幾個月,甚至延續到今天。有些月份因心情和各種原因鮮有記事,我決定選取幾件本年發生的時事和個人事件作為本年度回顧:

1) 「巴士阿叔」熱(4月至6月):
這件事件對我已是後知後覺了,因為我居然是媽媽看到了報章得悉我才看的。社會潮流真的難以抵擋,不過這事件給我的收穫是我在一個blog寫的相關留言給刊登,讓我增添了對寫作的信心。

2) 倒扁風雲(9月-?):
彼岸的紅海,宏大的組織能力,組織者的點子和個人魅力。讓我和好友心醉甚至迷惑當兒,也慨嘆為什麼我們不能有他們的好點子。這事件也讓我寫了好幾篇相關詩文,嘗試其他的體裁。

3) 外公病況和伯公離世:(7月-)
讓家人憂心不已,讓本人萬般無奈。從今每周日,再不能睡大大的午覺,必須踏上難走也必須走的旅程。

4) 天星碼頭拆卸事件(11月-):
沒想到我也involve在本事件中,曾幾何時我慨嘆因為工作的繁忙、家人和雇主的期望與要求使我對時事冷漠,感到關心了又如何。現在熱情和美麗回來了!聞好友新曲,雖沒有寫不出如斯好作品的慨嘆,卻深感政府的「諮詢」(偽諮詢!)做得極差!

5) 樹仁正名(12月19日):見本文

6) 國學講座新春秋(4月-):

因為發現有朋友對中國文史也感興趣,難得有知音,於是立志在本年多讀相關文獻。結果幸運地在4月有機會參與學海書樓和香港公共圖書館合辦的國學講座,雖然導師編選的文章我未必全部了解和有所共鳴,但總算讓我有一個範圍和目標進深研習。新春秋這個blog的內容雖然不全跟中國文史相關,諸位寫手的文才我也實在甘拜下風,可是這個blog也可讓我切磋琢磨,認識新文友。目標雖還遠,但仍盼望能攜手並進。

7) 韓國新行政首都定名「世宗」(Sejong,相關新聞,12月21日):

想起了一位對韓國歷史粉感興趣的朋友,也為這個新名稱拍案叫絕。那是創造韓文(Hangeul)的那位君主的名字,簡單易記。還有它本來的名字叫燕岐-公州(Yeongi-Gongju),長不特已,也不知該念燕子的燕還是燕京的燕,現在不用為此煩惱了。說到世宗大王,讓我想起一則故事:當時的人其實是反對創造韓文的,誰知一次世宗大王捉著一隻雞對大臣說:「請你們用你們懂得的文字給我記錄這隻雞叫的聲音」,大臣們瞠目以對。當然英語的"Miaow"(貓叫聲)和"Vroom"(車行駛的聲音)也很棒,不過韓文兼具了漢字的形體美和拼音文字記音準確的優點,當然實際上很多音,比方th、v甚至f都沒有。

8) 陳亦朗出生(11月11日)、同事Catherine結婚(12月)、朋友Gary結婚(11月6日)、Gloria結婚(9月25日)、團契的Stephen和Debbie結婚(9月9日):

無須感觸,無須羨慕,順其自然就夠了。

延伸閱讀:本blog:2005年大事回顧

Labels: , , , , , ,


Tuesday, December 19, 2006

 

正名與「你」

今天,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通過母校香港樹仁學院正名為「香港樹仁大學」 (Hong Kong Shue Yan University)。為此家人也感到很高興,我沒有很特別的感覺。或許覺得那是遲早的事,或許就是正了名那份情意結還是要一段很長的時間方能消除。想補修以達到「名正言順」的「學位」(degree)要等等了,因為是分科系按期搞的,不竟歷年學生眾多,我認識有念中文系的朋友已在補修了。

記得我在當時的樹仁學院修讀時,中文大學有一份叫大學線的刊物在各院校派發,就是樹仁沒有。我曾問是不是就是因為我們不是大學,所以沒有大學線?還有雕塑國殤之柱在各院校巡迴擺放,也是沒有在我校擺放。回想,樹仁有空間放「嗰碌柱」(粵語:那根柱,我對該雕塑的戲稱)嗎?結果我在城市大學看到「嗰碌柱」我非常激動,現放在香港大學

我念的是社會學,不過院校的老師的approach比較傳統。當別的院校有機會接觸如後現代主義、後殖民主義的理論,我們還是功能學派、衝突學派的經典理論。有朋友說:「你自己看吧」。結果在Yr 3有機會學習後現代主義我很高興,Yr 4還來了一位approach比較新的老師,讓我彌補了某些缺失。

近日時代雜誌選了「你」(you,意謂網民)作為年度風雲人物(man of the year),曾幾何時我總覺得那所謂「年度風雲人物」實際是「美國年度風雲人物」,不是(原文也沒有)「國際年度風雲人物」。不過我也為此感到與有榮焉,因為一般人(包括了我)也在創造歷史。不過有報章說這個結果很媚俗,也有電台節目主持人說忽略了所謂「數碼鴻溝」的問題。就是一些人較會操作電腦,能夠獲得很多資訊並創造財富或機會;有些卻因為貧窮,缺乏相應的設備和機會,甚至因各種原因電腦技術不怎麼精湛(那就是我)而未能獲得相應的好處。是啊!有人寫blog拍YouTube弄得街知巷聞,全球和應;有人卻苦戰多年,未得聞問。連媽媽看了相關新聞也剪下那些所謂「熱門」網站,囑咐我有空看看云云。我想到的是根本沒有「必看」網站,我不看或沒興趣看根本不代表些什麼。

感謝肥榮和各好友的祝賀。

延伸閱讀:
相關新聞稿
星島日報:《時代》雜誌選「你」為今年風雲人物

Labels: ,


Sunday, December 17, 2006

 

讓媽媽、讓大家看到藍天白雲------記反對屏風樓宇大遊行

今午參加環保觸覺舉辦的「反對屏風樓宇大遊行」,我特別到紅磡乘天星小輪往新天星碼頭。新碼頭一點兒特色都沒有,一句話就是一個碼頭。到舊天星碼頭聲援一下為反對拆卸舊碼頭而靜坐絕食的學生,剛巧一班穿著各式民族服裝反對種族歧視的遊行隊伍經過舊碼頭,我和一班示威者在歡呼迎接。我碰到一位穿著寫著「La Salle'65」的風衣的老校友,我說:「你是喇沙'65,我是94年畢業的啊」,大家握起手來。

離開碼頭後往出發點中環遮打花園,看到立法會議員梁家傑環保觸角的黎先生、「醫生叔叔」陳以誠(上述三人皆發言後即匆匆離去)、立法會議員蔡素玉(外號蔡菜子)、王國興元朗區議員麥業成等先後發言。後來浩揚和一班大角咀街坊到了,大會派發藍色的口罩給參加者,象徵「屏風樓宇」林立只會讓人呼吸不到新鮮空氣。我也向參加者、記者和途人發介紹環保觸覺的單張,在場的媒體有亞視商業電台有線電視NOW等。

我們在遮打花園出發,經花園道往香港禮賓府(前總督府)。沿途呼口號「還我清新空氣」、「還我藍天白雲」等,途中經過政府總部見到反對種族歧視的示威者在集會。在禮賓府與Sam會合,集會以後齊往舊天星碼頭聲援學生,大家在碼頭大合照。隨後浩揚等人乘車回大角咀,Sam停留在碼頭拍照,我則在那兒碰到洛謀。後來,與Sam道別,乘地鐵到林浩揚議員辦事處拿月曆,再乘的士和30X探外公。

所謂屏風樓宇,簡單一點說就是一排排猶如屏風或萬里長城般的樓宇橫亙在市區中。它遮蔽了海岸線、阻擋了視野、妨礙了空氣流通,樓宇與樓宇之間的空間幾乎狹窄得可以隔窗握手。新元朗中心甚至成了所謂「三明治」,就是兩組樓宇夾在新元朗中心中間。屏風樓宇以西鐵沿線物業最嚴重,我家附近的翔龍灣搞不好也是屏風樓宇。家母常說香港很難看到藍天白雲,內地更糟。今天的遊行真有意思,無分彼此,不分,如我跟一班籍人士派單張說的"For Hong Kong, for our future"。

明天是國際移徙者日(International Migrants Day),今天在皇后像廣場有相關活動。由 新城電台主辦,主要對象是菲律賓人。從禮賓府回程時經過遮打花園看到猶太人團體搞慶祝燭光節(Hanukkah)的活動,那是紀念公元前2世紀馬喀比(Macabbees)家族對抗羅馬人的起義。

延伸閱讀:
明報:團體遊行反兩鐵蓋屏風樓宇
明報:示威者在花園道與警方衝突
Yahoo!知識:咩(粵語:什麼)叫屏風樓宇?:有關於屏風樓宇的定義和環保觸覺和林浩揚議員辦事處的相關調查。

Labels: , ,


 

李徐大婚我所想到的

近日商人李兆基的兒子李家誠和模特兒徐子淇悉尼大婚,全港矚目。恒基兆業的員工(不含附屬公司)不分職級都能獲得港幣壹萬元的利市,叫我等打工仔口水直流。讓我想起世說新語的故事:晉元帝太子降生,大宴群臣,給群臣每人賞賜一份禮物。結果殷洪喬說:「太子降生固然普天同慶,可是我對此又有什麼功勞呢?皇上的禮我實在愧受了!」元帝笑說:「這件事你又豈能有半點功勞呢?」

我又想起聖經一則比喻:一個葡萄園主清早雇人給他做工,和工人講定一天的工資是一錢銀子。他分別又在不同的時間雇用了好幾班工人,到了晚上園主發薪,不管先雇後雇的也是各得一錢銀子。清早就工作的就埋怨說他們幹了一整天勞苦受熱,跟那後來的只做了一小時的,都只得一錢銀子,太不公平了!家主回答其中的一人說:「朋友,我沒有虧負你喔!我和你講定了不是一錢銀子嗎?......我的東西難道不可隨我的意思用嗎?」

我不知道李兆基、李家誠和徐子淇是不是基督徒,報紙說不是,雖然徐子淇拍攝過影音使團製作的福音電影最激之手,不過李兆基倒很像那位君主和那位園主。我們還是不要羨慕了!不過我粉不明白,為什麼殷洪喬要把友人託他送的三百封信統統丟進江裡?

延伸閱讀:
世說新語.排調篇關於上述故事的原文
禮賢會灣仔堂:上述經文的原文和解說

Labels: ,


Friday, December 15, 2006

 

你讀的什麼版本呢?/ Avuncular Love

前文曾提過一本在內地出版的書籍。讓我想到我曾買過一本黃仁宇的《關係千萬重》大概因為便宜選擇買內地版。誰知後來發現了台灣版,自己的內地版有些文章是給刪了,讓我有點失望,書後來也送人了。在牛棚書展找到內地版的《天地有大美》柴契爾夫人(Margaret Thatcher,港譯戴卓爾夫人)給改成撒切爾夫人,總統成了政要,連「國中」也得加上引號--內地不承認台灣的初中是「國民」中學。

你家裡有《哈利波特》嗎?又是什麼版本的呢?我以往在一家書店工作,原則上香港是只賣英國版的。可是起初書店進了美國版,就因為英國書商的要求美版被迫停售,我就在割價求售的當兒買了美版。因為一般來說,美版書都比英版便宜。我還特別比較了英美版的《哈利波特》--Comprehensive(綜合中學)在美版成了public school(公校)、rumour成了rumor、neighbour成了neighbor等。有些美版書乾脆印上「不得在加拿大銷售」(Not sale in Canada),因為原則上加拿大使用英式英文。

為了便宜,我不得已要買美版書,雖然可以選擇我寧願要英版。繁簡體版本看題材了,不過,這套書我一定要台版,雖然有內地版的,有簽名更佳。

中學時就會"Avuncular"一詞,意思是「像uncle般的」。源自拉丁文的"Avunculus"(Uncle),結果"Avuncular love"我就譯成「甥舅情誼」。近日朋友勸告我不要再自稱「Patrick哥哥」,日後所有關於該小朋友的entry得全改稱「Patrick叔叔」或"Uncle Patrick"了。因為我和他所用的語言也相當混雜,為了傳神也不得不原文照錄,粵語英語國語並陳了。既然我成了他的Avunculus,我和他的「Avuncular情誼」也得改譯成「叔姪(甚至伯姪,反正英文都是uncle)情誼」了。


2010/2/24補述:對啊!我和Leo所用的語言真的相當混雜,他連「咁easy」(那麼容易)、「好fit」(很瘦而漂亮)都說了。

Labels: , ,


Thursday, December 14, 2006

 

朋友,你還記得他們嗎?

近日人大委員長吳邦國訪問蘇屋村一戶人家,給他們送了一套國產的聯想電腦。我深深記得吳委員長問那兩位年輕人說:「你們喜歡電腦嗎?」,顯示了「親民」的一面。我不知道政府是怎麼挑選這些住戶,據說是透過地方團體和民政事務專員的。我相信這兩姊弟一定會很珍惜這套電腦,至於將來的生活和際遇怎麼樣就只有天知曉了。

我想起了SARS過後,總理溫家寶曾看望過淘大花園一個住戶,那個熟睡的寶寶。還有1986年,英女王訪港,她訪問了沙田新翠村的童宅。那位小朋友叫童浩麟,年紀跟我相仿。那照片還上了當年的香港年報(我有這本書),寫著「對於十歲的童浩麟來說,這是難忘的一刻」。不知道他現在怎麼呢?結了婚生了孩子還是怎麼呢?

你說是作秀也好,什麼都好。領袖們到平民家裡探訪,給予人民「親民」的形象,換取民眾的支持實在無可厚非。而當局對這些受訪家庭精心挑選,事前演練,避免任何差池也絕對可以理解。我忘了是誰說的,一時查不到。說在外國的選舉候選人總會在街頭找個小孩親親拍個照,只是選舉過後誰還會關心這個可憐的孩子?領導人、從政的人日理萬機,很難要求他們日後還關心這些人。你不能說他們「利用」這些人,或許能讓這些人有個美好回憶也夠了。

有些人比較幸運,日後還有較好的際遇。有些就遜了,印象中有一位女士年輕時劉少奇訪問印尼與總統蘇加諾(Soekarno)會面,忘了她當中是什麼角色了。誰知後來她從印尼回了內地,文革期間有人從舊的新聞片發現了她,給批鬥得很慘。有些或許會「恃寵生驕」,近日賢仔案審結,據說當陳慧琳探訪過他以後,他曾經質問為什麼劉德華不來。我深深記得一位朋友說的:「如果賢仔沒有被斬傷,沒有了傳媒的報導......有沒有陳慧琳去探望他,帶《希望》給他?......我們是在講一段是非,還是閱讀每一個獨特而又曲折的生命故事?

近日在商務印書館讀到一本叫《歲月台灣》的書,讀到一個叫林絲緞的人的故事。她早年是個人體模特兒,當年可謂驚世駭俗。後來習舞,現在為自閉兒作舞蹈/動作治療。或許我起初是為了某些照片才上網找她的資料,不意發現她是搞「舞療」(或許我也實在太「無聊」)的才細心發掘更多有關她的代誌。或許上面說的人物你一個都不認識,或許你已忙得無暇看報紙看新聞,"try to remember"吧!品味每一個獨特而又曲折的生命故事,哪怕他們的際遇怎麼。

多說一點關於《歲月台灣》這本書吧!雖然是一本內地出版介紹台灣史的圖片集,可是也算較「尊重」歷史。起碼青天白日滿地紅旗也照樣讓它露臉,林氏的照片也沒給「打格仔」(馬賽克)。只是一幅蔣中正去世時人們寫的「血書」有兩個字給模糊了,原來是「共匪」。(呵呵!)

延伸閱讀:
Young Renmin:在歷史的殿堂上:「神童輝」,你現在還在「解牛」嗎?那位早年每年在無線台慶露面的女孩現在妳又如何呀?
本blog:是領導人的日記,還是觀眾的劇場?
香港政府新聞網:吳邦國:各界努力港民生改善
Fifi:歷史性的一刻(留言部份)

Labels: , , ,


Tuesday, December 12, 2006

 

回到單一版本,是倒退吧?

今天讀到一則報導,談到近日當選台北市長的郝龍斌在競選時居然把「回復單一版本教科書」列作政綱。台灣自教育改革以後,推行所謂「一綱多本」。就是不再由國立編譯館編印統一的教科書全台閩地區所有學校都要採用,而是採用香港行之有年的做法,由教育當局編訂課程,開放給不同的出版社編印不同版本的教科書供校方和學生選用。一綱多本的原意甚佳,避免了「九億人讀同一樣的書」,培養出多元的新一代。可是台灣的家長擔心要是只念了A版本的教科書,其餘BCDEF的沒有涉獵。在知識上可會有所缺失,考試出了怎麼辦?結果台灣的家長居然讓孩子念多種的教科書,上各種的補習班務求盡覽各版本的精華,學生的壓力大了。雖然教育當局不斷強調「念一個版本就夠了」,無奈「你有壓力,我也有壓力」,造成了惡性循環。

香港從來都是一綱多本,沒有政府編(台灣稱為部編,除了部份科目有教育統籌局編的)的教科書或教材。可是卻有相同的課程,雖然大家會用不同出版社的課本,可是內容也不會南轅北轍。就算為了會考學生會到補習社去補習,可是也不會誇張得要買齊所有版本的教科書吧(最多買一兩本「天書」)。相同的課程或教科書的好處是讓整個社會不同階層的學生有相近的學校經歷,減少階級分化。彼此容易建立共識,一起討論社會大眾共同的問題(陸鴻基,2003)。可是缺點卻是「倒模」、單一的意識形態,有違開放、多元和民主的精神。我個人覺得郝氏的主張簡直就是倒退,而台灣的民間團體也認為問題的核心是源自升學和考試的壓力,非關教科書

延伸閱讀:
華視:一綱太多本,台北市長候選人談教育
三縣市議員要求統一教材

Labels: ,


Sunday, December 10, 2006

 

Qin'ai de Baobei--記亦朗彌月宴與台港兩地選舉

昨午下班特別跑到裕民坊的匯豐銀行附近,要看一塊街板。好奇怪為什麼要看一塊街板?媽媽說最近在哪兒附近看到一塊街板寫了一位朋友的名字。一看原來他跑去選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不過他那個界別的「選舉」全港只有幾百人可以投票。我想到4年前的反對基本法23條立法大遊行,我因工作不能參與,只好請朋友給我「代行」。當然朋友也有為我「代去」,只是示威要請人「代行」,投票也得請別人「代投」--據說八十年代前的市政局選舉不很多人有資格投票,有一個可投票組別居然還是「中學會考及格人士」。那時一些盼望爭取權益的人就只好找市政局議員,或者在選舉時拉著資格投票的人希望有人為他們請命。倒頭來你代我我代你的,如此「代議政制」!

我只好為該位朋友和該名單代禱,希望他們能當選廁身選舉委員會。他們選區議會立法會我們可以去助選,這個幫不了。團契後往陳亦朗的滿月酒宴,席中談起台灣的選舉。台北市長選舉由郝龍斌當選,KMT還是跨不過濁水溪,高雄市還是由民進黨陳菊勝出。有人問為什麼綠營弊案連連,南部的人們還是如此死忠?我說以往台灣的發展是「重北輕南」(韓國也是),現在資源多投放在南部了----連國立故宮博物院也要在嘉義設分院。結果有人問我「你不是想要遷到台灣吧?」周四的無線晚間新聞報導員居然把這次選舉說成「台灣的縣市長選舉」,喔,去年選了。



古人說:「爾愛其羊,我愛其禮」,婚喪喜慶做禮少不了。有時難免費煞思量送什麼,做多少禮,「爾愛其禮」喔。我送了一隻聖詩的CD和卡,給亦倫(Leo,圖)送了一隻原公司的八爪魚磁貼。結果他的親戚說他像八爪魚,也人如其名像獅子。亦朗不沈睡了,亦倫也好玩,重30多磅了。他常常說"Qin'ai de Baobei"(國語:親愛的寶貝),據說是一首歌的名字。也周圍走,看魚池的魚和蟹,還尿尿。我說"What's up?"結果Lunlun說"Sup!"(廣東話濕的音),真的Sup了!他的親戚還說他還會跳舞甚至瑜珈,我想:不是喔?我要給你介紹兩位姐姐--美麗、能文能「舞」還會瑜珈。不過近日有人叫我不要再自稱「Patrick哥哥」了,我不得不「認老」。現在還好,若干年後我就是名副其實的「鄧伯伯」了。我真的是他的契伯(粵語:乾伯伯),只是那些「姐姐」該叫什麼我也不知道!有些Leo是叫姑姑的,不過我卻想起《神鵰俠侶》!

有人談到朋友的辦公室背著維港,我說就是不能看到海也可以像張惠妹「聽海」。只是維多利亞港會哭的嗎?誰個又會諦聽維港「哭的聲音」?天星碼頭的鐘樓屹立了幾十年,聽盡了海港的哭與笑還是要拆。海港越填越窄,不哭才怪!席中有人帶了丹布朗《數位密碼》章詒和《最後的貴族》,我不喜歡這個名字,prefer兩岸用的《往事並不如煙》。

今夜還吹著風 想起你好溫柔
 有你的日子分外的輕鬆
也不是無影蹤 只是想你太濃
 怎麼會無時無刻把你夢
愛的路上有你 我並不寂寞
 你對我那麼的好 這次真的不同
也許我應該好好把你擁有
 就像你一直為我守候......
謝謝你這麼長的時間陪著我......
 這是你一生中最興奮的時候

梅艷芳一首歌,雖然點給大家並不適合,可是Lunlun你的Qin'ai de Baobei讓我想起這首歌。

Labels: , , , , ,


Thursday, December 07, 2006

 

莎莉,多謝妳,願與妳攜手遊人間

近日在友blog讀到一則留言,讓我想起攜手遊人間這首老歌。我曾經寫過一篇我要走天涯,文中作者很希望能跟「她」到很多很多的地方。可是筆鋒一轉,因為「家人的擔憂,病者的呻吟」,只能在「虛擬的凱達格蘭大道」用鍵盤呼喊口號。如今施明德也得「自囚」,「作者」想投票也徒呼「無緣」了。當然,難道本小子要選什麼二市嗎?我想投「基督教界普選」,不過又要領洗紙又要教友證之類的,但我教會根本就沒有這種玩意兒。可以憑時代論壇印的表格請教牧同工簽章,但也太麻煩也真歹勢!



雖然「攜手遊人間」原曲很幽怨,可是「攜手遊人間」是不是該像圖片中的那個樣子,既開心又歡愉?無奈近日家母說這一兩年或許不能外遊了,今天她就得跟外公飲茶和辦理各種手續。本來,我也很希望明年他能親赴加國參與表弟的畢業典禮。可是莫說加拿大甚至中國內地,連在當區行動也困難重重。我「六日要工作」,星期日很enjoy能睡一個大大的午覺,但現在午睡的時間也被迫削減了。或許對他們老人家來說,就真如歌詞所言「但願平平淡淡,只求平平安安」就夠了。

留言者名莎莉,讓我想起莎莉蛋糕(Sara Lee),也想起該產品的經典廣告詞「莎莉,多謝妳」。其實「她」該叫「莎拉.莉」,原來這位莎拉.莉小姐實際是莎莉蛋糕的創辦人Charlie Lubin的女兒,他把他的蛋糕取名"Sara Lee"是因為希望產品"had to be perfect because he was naming it after her"。Nice to meet you,Sally。莎莉,多謝妳!

Labels: ,


Sunday, December 03, 2006

 

記周六中學同學聚會和2006年牛棚書展

今天是陳帆城(David)和Annie的生日,Joyeux Anniversaire!

昨午下班後往我家附近一家酒樓與Stephen(梁國基先生)和David一家聚會,結果前一天得發email向團契弟兄姊妹「請假」,不竟釋經學國學講座的內容可自習。陳亦朗只出生了三星期,熟睡中。哥哥陳亦倫(Leo)好玩了,我準備了一個給他一家的「福袋」作禮物,裡面有一個球。結果阿城拿出了那個球,我拿著對亦倫說(以下粵語對白):「呢個波我送俾你,不過呢次就唔好瀨尿啦!」亦倫說:「Thank you!唔好瀨尿(不要撒尿),唔好瀨尿!」

後來,亦倫背誦起靜夜思來,還背了一首我聽不清楚是什麼的詩。亦倫的祖母還用潮語念靜夜思,我想到Patrick哥哥寫的「詩」也實在又長又深奧又難念。後來亦倫亦朗和其他的家人先行告退往公園,我、城和Stephen則留下,肥力稍後才到。Stephen買了尿片,不過尺碼不對,結果我們四位大男孩得到惠康去更換。結果肥力捧著一大盒出前一丁,其他人則拿著尿片回阿城家去。

後來亦倫他們回來了,結果當他們在傾談的時候,我和亦倫就在狹窄的客廳裡踢球!他的玩具真多,連當天Stephen送的那個百慕達銀行球還在。後來,阿城的弟弟請我給他上網找維基百科。我也請亦倫看,因為我要讓他看我在本blog寫的陳亦倫成長回顧,當然他不會看文字啦!看到了,我指著文中的圖片說:「他是誰呀?」他說「Lunlun」,大家都很高興。當亦倫回來看到肥力,阿城叫亦倫喊他「叔叔」。結果我就借了自由女神的譜即興唱「叔叔,佢係個叔叔,又有個叔叔......」肥力接「叔叔......叔叔......」Lunlun喜歡「超人變身」的卡通片集,但家裡也有不少Hello Kitty吊飾,我也送了他一個Kitty拿著網球拍寫著「健康」字樣的。

肥力談到「精舍」,我說到那本來就是學舍、書齋的意思。後來才借用作佛教術語解作寺廟,現在由黃霑譯的喇沙書院中文校歌中的「芸芸教壇書堂精舍」(原文為There are famous schools in plenty)就是取這個意思。又談到亦朗的英文名字,Stephen建議用"Solomon",因為是聖經中的King David的兒子。我想到文首提到的Annie,其實出處就是舊約聖經的哈拿(Hannah,兩個h砍掉了,a也不要,補上ie成了Annie)。Hannah是個很好的母親(雖然我認識的Annie還沒有結婚,可是對她的兩個姪兒真像媽媽一樣),幾經禱告才誕下了撒母耳(Samuel)。撒母耳自小虔敬事奉耶和華,膏立了大衛王,開創了以色列王國的輝煌年代。大衛生了所羅門,他以智慧著稱。作了箴言三千句,詩歌1005首,精通動植物學。大衛也是個詩人,聖經的詩篇泰半是大衛寫的。後來,阿城也在教Lunlun念三字經

有吃豬腳薑的時候,只因近日「蘇丹紅」事件沒有加蛋,結果攜回家裡媽媽還是要加個蛋。1710離開阿城的家,往荃灣慶祝外婆生日。下周六是台北市高雄市的選舉,電視有專輯介紹。可是酒樓的電視沒有聲響,字幕也因遠看不清楚。下周日則是香港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選舉,可惜我無緣投票。

主日崇拜後往牛棚書展,無奈今年只能走馬看花,未能捧Joe的場,也不能見到我惦記的彩鳳煞是遺憾。買了一本薄薄的Abraham LEE的詩集。賣的人問我是不是念文化研究的,我像念文研的人麼?經過Roundtable的攤位,碰到吳凱琳,今天明報有她的文章,在那兒買了天水圍12師奶。經過一個攤位,有黎翠珍粵譯的劇本,負責人還說他們也主張粵語正字。我說到近日的最緊要正字節目,很受爭議。我覺得「正字」還是讓學者研究好了,一般人約定俗成就夠,結果她也說那些字實際也死了。有一個民間善本書展覽,我最印象深刻的是一本1969年出版的小六尺牘課本,現在的email真的除了上下款祝福語就沒有什麼格式。

延伸閱讀:
本blog:When a child was born
本blog:對面的女孩看過來----記2005牛棚書展(附2004年)
Young Renmin:本人:我看2003年牛棚書展
本blog: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阿菲:從藝術治療到香港個性書坊
台灣的中央選舉委員會:宣導影音專區(國語部分):北高二市選舉的宣傳短片,可選擇閩南語和客家話,潮語和閩南語除了自己的名字(還是特別向潮籍和閩籍的同學請教)別的都不會了。

Labels: , , , ,


Friday, December 01, 2006

 

Bad、錯和塞爾「休克」

相信沒有多少人喜歡"bad"這個字吧,可是近日讀了一則報導,提到德國一處叫Bad Brueckennau的地方。原來,德語的"Bad"就是泳場、浴池的意思。想起曾經有人說德國人天天都要面對死亡,因為他們的報紙總有一個die字,其實那不過是英語的the而已。



倒有人物以"Bad"字取名,那就是Bad Badtz-Maru(XO,圖)了。很多人不喜歡這個角色,有人說他是Hello Kitty的「死對頭」,也有人說他是一隻「壞」(「企鵝」如其名)企鵝。不過,也有些人覺得他很可愛,還有一本叫XO的創意思維的書。

打開西藏的地圖,你會發現許多叫什麼「錯」的地方,那實際是藏語湖的意思。「錯」、"Bad"、「過失」真不叫人歡喜,所以一段很長的時間總誤解電腦術語"Default"(設定)一詞,因為讓我聯想起"fault"。大專時期一次給媽媽看成績單,她看到"Fall"一詞大吃一驚。那其實等於英式英文的"Autumn",只是她看不慣而已。

前晚在新聞看到教宗本篤十六世訪問土耳其,到了一處叫塞爾丘克的地方。聽到這個地名似曾相識,媽媽奇怪是有一個叫「塞爾」的人突然「休克」嗎?我說那是個地名,那就是我念初中歷史知道的「塞爾柱」(Seljuk/ Selçuk)。翻查了一些資料,「塞爾柱」是伊茲密爾(İzmir)的一個區,伊茲密爾就是聖經裡的士每拿(Smyrna)。

我曾經看過一些內地出版的講希臘神話的書,讀到阿赫琉斯伊阿宋。想了很久才想到那就是以往所認識的阿基里斯(Achilles)和傑森(Jason),因為現時內地是根據希臘文原文譯這些名的,香港和台灣採用的譯名則多數是從英文譯過來的。上面談及的古今地名和這類的名字有時真的很難搞,不過有時這種因語言差異造成的誤會也挺有趣。

Labels: ,


This page is powered by Blogger. Isn't yours?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