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ugust 31, 2007

 

弟弟站起來

書名︰弟弟站起來
作者:曾錦輝
出版日期:2006年11月01日
ISBN:9866982130
出版社:文房
新加坡國家圖書館索書號:Y ZGJH
售價:NT$180

林竹宏的成績雖然不怎麼好,可是卻在校內田徑比賽中破了學校紀錄,成了校中最耀眼的田徑新星。校方推選他和岑偉傑代表學校參與全國校際運動比賽,竹宏跟鄰居王祝山、同學偉傑和蔡淑君每周日都到教會崇拜、上主日學。竹宏很心儀淑君,還一次相約在大安森林公園遊玩,竹宏還牽起淑君的手。一天竹宏和偉傑在校裡當值日生打掃洗手間,偉傑從小靜得知竹宏和淑君的事,取笑了竹宏一番。竹宏和偉傑就在追逐打鬧之時,不小心在樓梯間跌倒撞傷腦部,陷入長期昏迷。

偉傑因為這件事很愧疚,還想過跳樓自殺。後來得到周老師的開導,告別了懊悔。而同學們對竹宏的病況很關心,不時到醫院看望。可惜後來淑君要跟家人移民到三藩市(舊金山)了,雖然不捨,仍然透過msn和電郵向同學查詢竹宏的現況。

後來,竹宏的爸媽大膽讓他接受腦部植入晶片的手術。在爸媽和好友的全心期盼下,竹宏終於奇蹟般地醒過來。可是醒了以後,他要面對的確是心儀好友遠在異國,以及康復過程中的無力和挫折。他有了所謂「構音異常及語暢異常」,就是不太會分捲舌音(zh, ch, sh, r等)和非捲舌音(j, q, x, z, c, s等)之類。究竟竹宏能否像以往能在田徑場跨越一切障礙,讓「不再流淚的日子」再臨到他的家和他的友儕圈子中?

自從在土瓜灣公共圖書館借到作者的不再流淚的日子,我就一直很想找弟弟站起來。結果最終也找到了,感動!一直想作者是來自基層的,不再流淚的日子就是一個香港中產家庭家道中落的故事。可是弟弟站起來的背景就是一個很中產的台北小學生社群--竹宏的父親秋來在臺北市政府當次長、偉傑的父親是律師。子女都上教會,有些家庭還考慮移民。哪怕是在不再流淚的日子,李維中的爸爸也標了一幅叫「花憶如煙」的畫,你說是中產階級對藝術的品味還是「附庸風雅」很難說。本書很多有關資訊科技的情節,如連篇累牘的電郵和msn對話,竹宏還喜歡玩電「東」(竹宏語,即電動,港稱「打機」)。

香港公共圖書館沒有進這本書,大概因為本書的目標讀者是台灣的小朋友,所以使用的語言也台灣化得很,有些香港人根本難以理解。比方惦惦呷三碗公(悄悄的就吃了三碗飯,比喻不動聲色,不為人所注意,卻做出了令人驚異的事情)我就得google,有一句據說本來是日語的「紅豆泥」(我印象中日語有一句發音類似hon donni的話,不知何義)大概要請會日語的朋友給我解釋了。竹宏醒後說的一大堆話根本部份就是所謂「台式中文」(如我作偶),當然我是從語音學(phonology)的角度來看歸納出「捲舌音和非捲舌音」的差異和不辨聲調囉!

有一個在少兒文學(少年兒童文學)界有爭議的問題:應否在少兒文學中揭露成人世界的黑暗面?支持的觀點是「非教人以騙,乃教人以防騙」,希望年輕人看了知所警惕、保護自己。相反的觀點是現實世界(哪怕是目標讀者所能看到和接觸到的)已經夠殘酷了,還要在作品中渲染會否太沉重?要是他們真的有機會接觸到人間的光明面,又會否以質疑甚至陰謀論視之?在不再流淚的日子中提到黑社會,在弟弟站起來也談到對律師的看法--客戶有問題時,就慫恿他們提出申訴;自己碰到問題,就搞庭外和解。也談到很「荒謬」的選舉和對教育制度的不滿。當然,作者沒有迴避問題,但只占很小部份。而作者的作品的基調都是光明正向,期望在這價值混亂的社會給予孩子好的教化,盡點兒社會責任(social ethics)。

我不太清楚香港公共圖書館新加坡國家圖書館管理局的選書準則,或許新加坡福建人,較能接受多閩南語的書吧。我曾查考新加坡國家圖書館管理局有關美國奇幻小說家羅蘋.荷布(Robin Hobb)的館藏,中譯本只有兩個,分別是麥全和嚴韻小姐譯的,卻沒有姜愛玲小姐的譯本(反而香港公共圖書館台灣的國家圖書館有),但願新加坡的人員不是看了某些內地網民的書評(莫說她,我看了也很心痛!)才這麼吧。

最讓我感動的,要算是竹宏跟淑君那份純純的友情。我當小學生的時候也有過類似的經驗喔!那時是小三,我曾參加了那位女同學的生日會(那是我第一次家人放心讓我去同學家玩,還生平第一次用化妝品--扮鬼!),我還曾畫了她的畫像,還貼了堂!後來她搬到港島,當然後來還是失聯囉!小時候有同學也是交通意外,後來移民到聖路易,也收過那兒的明信片。現在的科技先進多囉!在我念小學的時候,那想到會跟書的作者交流?難道我要寫信或者發電郵給安徒生(我小一第一本在學校買的課外書就是《三隻小豬》[該送一本給教育部長杜正勝!],據說是安的作品)、岳飛(小三時同學借我一本叫《岳母刺字》的內地簡體字小人書)和林燕妮(那是媽媽已買她的書)?書中竹宏小小年紀已到過香港、太魯閣北海道,我那時大概只到過澳門廣東省呢。

作者酷愛電影,在不再流淚的日子就有不少無間道的影子。本書竹宏的爸爸也在用Mission: Impossible的手機鈴聲,田徑賽計分的環節也酷似《記得......香蕉成熟時三之為妳鍾情》(1997年張之亮導),只是場景換了是游泳池。記分員是鄧一君,戀慕的是歐倩怡。

延伸閱讀:
本blog:不再流淚的日子
維基百科有關曾景輝的介紹:有了,我也不知道該怎麼稱呼他,結果通篇作者作者、先生小姐,總之曾景輝和曾錦輝不是兩兄弟啦。
滿滿(一位來自馬來西亞的讀者)的介紹
Teakol(來自臺中縣):弟弟站起來
I'm JUDO KINK:最近看了弟弟站起來這本書

Labels: ,


Wednesday, August 29, 2007

 

Sang-teh tiah Seh-lang

昨天在明報讀到一則報導,這回原文照錄吧:

9月將升讀中文大學醫學院的14歲神童何凱琳,接受小學母校元朗朗屏邨惠州學校邀請,下月可能會探訪全身癱瘓的鄧紹斌(斌仔),一起探討生命意義。她昨日回母校參加舊生於會考取得佳績的祝捷會上,順道寫下慰問卡支持斌仔,希望他「加油珍惜生命」。

何凱琳昨日(按:8月27日)回母校參加「何凱琳等榮譽校友祝捷會」,與同屆會考的9名校友茶敘聯誼,與該校校董會、家教會代表及全體教職員見面,接受榮譽證書和小禮品,並跟校友分享成長心得及苦樂。

元朗惠州學校校長劉明基表示,該校出現「凱琳效應」,今年申請插班入讀的學生有所增加,亦有家長特別關注校方的資優培訓。


據說,何凱琳中文大學醫學院被教授「面試」時,曾被領去病房看一個吐血的病人,以測試她的EQ。還沒有正式念醫科就領去看這個病患那個病患,去這個會那個會。會不會太累太急呀?但願這篇是我最後一篇「神童」系列吧!

昨午終於收到弟弟站起來這本書了,想找很久。上周四深夜決定博客來博客來的服務實在很讚。每次(我雖只使用過兩次博客來服務)送書速遞總會來電通知,也樂意把書送到工作單位。(我是寫家居地址的,不過搞不好速遞員會「摸門釘」,我也不太想媽媽代收喔!) 不過我要細細咀嚼才寫我的「讀書報告」喔。

不過我還是可以先告訴大家,這本書的主題除了作者揭櫫的「友情和希望」以外,還有一個貫穿全書的主題--寬恕。書中也有不少有關禱告和教會生活的情節(這是一位小姊妹讀者告訴偶[台式中文:我,書中也有不少,是學台式中文的好教材喔!]的) 作者會說閩南語的嗎?我除了自己的名字和「Sang-teh tiah Seh-lang」(上帝疼世人,神愛世人之意,是我的牧師教我的喔)別的都不懂了。我有位朋友是醫師,有人管他叫「活著的佛陀」。我最近也說就算「Sang-teh」沒有賜我像那位朋友一樣的犀利文筆,也要一顆「天使的心」。但願 神能疼愛每一個資優兒童,讓他們的恩賜不被埋沒。願祢眷顧作者和他的小讀者。當然,還有酷愛寫作的我和網絡世界上千千萬萬渴望突破的bloggers。

今天是陳亦倫(Leo)的生日,耶穌也愛Leo喔,happy birthday!

敬悼球員佩亞達(Antonio Puerta, 1984-11-26-2007-8-27)
敬悼鍾楚紅(紅姑)的丈夫朱家鼎 (1954-2007-8-24)

延伸閱讀:
香港文匯報(2007/8/10):中大邀何凱琳參觀醫學院

Labels: , , , ,


Monday, August 27, 2007

 

沒有五色筆,也要有一顆天使心

讀到友blog一篇文章,談到七十年代的心算神童羅文輝,他小時之所以能速算,是因為總有一把神秘「聲音」告訴他答案。只是長大後漸聽不到,最後便淪為在滾滾塵中掙扎的折翼天使了。我當然不相信這個傳聞,但我想起大專時上大一國文,莫德光老師教《文獻通考序》一文時問我們江淹是誰,我問:「是江郎才盡那個嗎?」

是啊,傳說江淹小時候上天賜給了一支五色筆,於是江淹從此就能寫出很好的文章。可是一天上天要把他的五色筆收回,於是江淹再寫不出好作品了。當然,這個故事也不是真的。反而媒體近日提到「神童」事件,更多引用的是王安石傷仲永,連一位朋友寫關於相關事件的文章也題為《傷凱琳》。大意是說一位叫方仲永的小朋友,從來沒見過書寫用具。五歲時他突然問父母要書寫用具,於是題了一首詩並自署其名。結果仲永四處帶他作詩賺錢,很多年之後他就跟常人沒有分別了。

羅文輝跟方仲永比較相似,他小時因超強的數學運算能力獲邀在電視節目《歡樂今宵》表演,以心算計算4位加減數,與使用計算機的主持比賽而勝出,技驚四座。但他卻未獲適當栽培,反而被迫不斷訓練心算能力和進行表演,升中後他更對理科、數學失去興趣,長大後更曾任職肉食工人,未能有很卓越的成就。當然,我相信沈詩鈞和何凱琳大概不會至於方仲永和羅文輝的命運。好友形容「神童輝」是「滾滾塵中掙扎的折翼天使」,我想到有親友會為沈詩鈞慨嘆「可憐白髮生」,會為未能像何凱琳有很高的EQ、很好的說話和對答技巧深感自慚形穢。我想到的是,就是上帝沒有賜給我一支五色筆,你和我有的,是一顆天使的心。當然我不能期望「滿街都是天使」(「折翼」天使或許滿街都是),但總比友人說的「神童滿街走,天才多如狗」來得更美更有人味吧。

Labels: , , ,


Sunday, August 26, 2007

 

期望

今午到荃灣公共圖書館為友找書,再到旺角文星圖書看書。看森之愛情,有我喜歡的薛凱琪楊秀惠。惟劇中字幕寫著「2007年1月1日」,森美穿長袖衫,路人卻穿夏裝,不符氣候。

前文提到兩位「神童」,很多人讚譽何凱琳口齒伶俐、對答如流,EQ甚高、具大將之風,讓大人們都望塵莫及。而沈詩鈞則頑皮得可以,沒有章法。我想到的是,那是童真哪!當然我們作為觀眾,當然希望看到記者向受訪者「bok咪」(香港俗語,指把麥克風伸向被訪者),能答出大家預期的答案,不結結巴巴甚至妙語如珠。可是,沈詩鈞只有九歲,這樣的要求高了嗎?還有今天在讀到明報一篇報導說:「現代的神童共同命運就是逃不開被傳媒吹捧,甚至過了某一段時間,當這些兒童長大,而他們的天才魔力消失或是他們後來的發展不如大眾所望,很可能即成了被取笑的對象,十分殘忍。」

「發展不如大眾所望」,讓我想到七十年代香港的心算神童羅文輝(人稱神童輝,不是「股神」也叫神童輝的羅兆輝喔!」。也想到一些人,大概因為父母有些未了的期望和夢想,而把這些寄託在子女身上。而當子女因各種原因未能達到和滿足這諸般的期望,固然會讓兩方都不開心。尤其面對自己的弟妹、表弟妹的表現比你更優秀,搞不好真的會「被取笑」。我曾在友blog抒懷,卻換來回應者一句「達不到父母的期盼不是件很嚴重的事吧!」。其實我心裡也知道答案,或許我該讓媽媽一讀「回應者」的深情故事。再美、再聰明、再口舌便給還是逃不過生老病死、成住壞空

延伸閱讀:
文匯報:揠苗害慘神童 各地有先例:很多報導提到羅文輝都用上「沒有太大成就」甚至「寂寂無名」形容他,要是他看了,是怎麼樣的感受?誰真正關心過他,把他當成一個人,還是只把他當成一個案例、一個「人辦」?

Labels: , , ,


Saturday, August 25, 2007

 

人生究竟為幾何--為沈詩鈞而歌

今天下班後到油麻地公共圖書館找資料。經過平安大廈兩所郵票社,買了印有「臺灣 Taiwan」字樣的「解嚴20周年」紀念郵票和印有「中華民國郵票」字樣的嚴家淦誕生百周年郵票。團契繼續講釋經學,分享弟兄姊妹從馬來西亞帶來的食品。

近日香港一位九歲的「神童」沈詩鈞(March Tian Boedihardjo,圖,來自明報)獲浸會大學數學系錄取。他在記者會上不脫其天真本色,動作多多,惹來記者的攝影機閃耀整個會場。當記者問他為什麼不選擇在英國讀書,他坦白地說﹕「My father does not have sufficient money.(父親不夠錢。)」

當晚媽媽問我要是我說這句話會用什麼字?我甚至她都說會用「enough」一詞。當然我不是說會用「sufficient」一詞就顯出他是「神童」,我只會用 「enough」,甚至把這句話說成「My father has not got enough money」就代表些什麼。當然,媽媽又在給我唸那些principal verb, auxilliary verb之類,端的是家教本色!我的天哪!除了文法學家(grammarian),誰會時時刻刻都得記住一大堆文法規則?會不會太累呢?就是真正教語文的教師也不見得每次都把relative clause, subjunctive clause掛在嘴邊,說話句句精準?

我讀到近日連篇累牘有關「九歲神童」和「十四歲神童」(說真的,我也花了很多時間才記牢他們的名字,另一位該叫何凱琳)的新聞,我的感想是「人生到底為了什麼?就算讓你早早就念完了所有的書。得了碩士博士,往後又如何?」我也想起了一首詩,都不知是誰寫的:「人生究竟為幾何?何必苦苦學幾何?學會幾何又幾何?不學幾何又幾何?」沈詩鈞小朋友,你數學那麼好,你會「幾何」(geometry)嗎?人生究竟又為了「幾何」?你懂得這首詩是什麼意思嗎?媽媽也補數學,也嘗問我「幾何」,也expect我能還記得corresponding angles, alternative angles, interior angles之類。我只能說,學了幾何至今還能記得幾何的人,該是快樂的人

延伸閱讀:
浸大錄取九歲申請人沈詩鈞--浸大官方新聞稿
9歲沈詩鈞 入浸大讀數--2007年8月24日明報
柑.路:賀詩鈞
本blog:紀念日備忘(及其他):見識見識何謂「家教本色」
本blog:從孫運璿,我想到嚴家淦

Labels: , , , ,


Thursday, August 23, 2007

 

宋帝昺真的在這兒跳海嗎?

今天又可以提早五分鐘回家。今晨乘28號巴士上班,一乘客跟司機攀談,談到該線公車總站將遷往永安廣場(現於YMCA附近)和皇后碼頭事件。乘客見我讀聖經,得知彼此都是基督徒,相互握手致意。今天周四,尖沙咀公共圖書館閉館,選擇留在公司叫外賣齋飯。

近日為了尋找有關「823金門炮戰」的資料,偶爾找到金門日報的網站。一看愛上,從此天天覽閱。該報常提到「魯王」,我想了好幾天才想到他就是「南明四王」中「福魯唐桂」的魯王(是中三時念中國歷史時老師說的)。自滿清入關建立清朝以後,明皇室後人逃到華南地區建立流亡政權以抗清,史稱「南明」。魯王逃到了今天福建省金門,為該地區留下了好些史蹟。近日一位台大歷史系教授在當地發現了跟這位「魯王」相關的文物,使當地媒體連篇累牘的刊登有關「魯王」的文章。

我讀到相關報導,讓我想起了宋帝昺(音炳)。在原啟德機場附近,有一個宋皇臺公園 (離我家不遠喔!坐11B),放置了一塊刻著「宋王臺 清嘉慶丁卯重修」(圖)的石。當南宋末年,蒙古軍隊大舉南侵。宋端宗趙昰(音是)和趙昺被元朝軍隊相逼南逃避難,途經香港九龍半島的一座山(後來稱為「聖山」[Sacred Hill])。他們曾到了山上一塊估計約有300公噸的巨岩休息。最後趙昰病死香港,而趙昺則在崖山(今廣東新會)海戰戰敗後隨陸秀夫跳海自盡。後來附近的民眾在那塊可以容納50多人的巨岩上,刻上「宋王臺」三個漢字。當二次大戰的時候,港日當局擴建啟德機場,把聖山炸毀。光復後把遺石整修成長方形,安置於宋皇臺公園至今。

小時候,我真的以為宋帝昺真的在那兒跳海殉國。後來在歷史讀到宋帝昺是在崖山跳海自盡,我疑惑了,後來才知道他們只是在香港停留逃難而已。不過,能夠了解歷史的真實,並能把自己生長的地方的地方史連繫到國史也實在是好事。

延伸閱讀:
維基百科對宋皇臺的介紹

Labels: , ,


 

紀念日備忘(及其他)

昨晚能提早5分鐘下班,真爽!今晚有同事觀看張學友演唱會。

近日為了找回一篇文章,結果找回台灣的中央選舉委員會的宣傳短片系列的連結,當我開著揚聲器收看其中一套介紹當地的公職人員選舉的短片當兒,媽媽聽到說「又是台灣的?你全都聽懂麼?」我說「旁述員說的已是最傳統甚至最保守的台灣國語了」近日有朋友說我的中文很好,我不敢如此說。我只能說大概因為媽媽是家教(補習老師),對我的語文要求很高。我曾經試過一次一位日籍人士致電我家,得說英語。我措手不及,突然想吐出一句中文,結果媽媽很不高興。還有對英語文法(特別是動詞[verbs]和前置詞[preposition])特別著緊,因為她是靠這套東西養活我一家老小的。我有時也想「用錯了,天就要塌下來嗎?」媽媽只說要是考試錯了就要失分。

曾經有人告訴我:「能溝通就可以,無須講求太標準」。搞不好更有朋友會勸慰我:「放輕鬆啦,輕鬆隨意就好」只是就是我也不知道要好到怎麼才算好,是拿起學生的文法作業做得一個錯兒都沒有,還是必須說得流利得像英國本土的人一樣?讀到一則報導,說一位印度少年,幾個月前在沒有外力幫助下,突然說得一口流利英語,母語反而說得結結巴巴。要是這樣會是像文中所言「令人驚訝不已」,還是得不償失?

紀念日備忘:
8月23日:「823金門炮戰」紀念日。
8月24日:阿珊的生日
8月29日:陳亦倫(Leo)3歲生日
8月31日:國際部落格日、馬來西亞國慶和Sam建blog兩周年

Happy birthday and celebration!
Remember the veterans in Kinmen

Labels: , , , ,


Sunday, August 19, 2007

 

前天,在油尖旺區議會

昨天團契休會,到了香港歷史博物館聽一個關於「香港水下考古」的講座。那是配合「中國考古新發現」展覽而設的,講座還可以。可是說句真話我對有關「考古發現」展覽的不太感興趣,不竟離現實生活太遠,只是到了不看有點兒那個。

昨晚讀明報讀到一則有關油尖旺區議會的新聞: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林瑞麟前天到了油尖旺區議會推銷政制發展綠皮書,豈料有8名親政府陣營議員不滿要表決是否支持「2012年雙普選」的動議而離席抗議。期間民主黨區議員黎自立(人稱立叔)、涂謹申林浩揚在會上提出動議,就「2012年普選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及立法會議員」進行表決。事後林浩揚在會上批評:議員突然失蹤,是對不起選民和不尊重政府的諮詢程序

今晚的星期日檔案也提到油尖旺區議會:該區居民希望當局開放京士柏(King's Park)配水庫遊樂場讓居民合法入園遛狗,油尖旺區議會兩年來反反覆覆的討論,最終還是禁止居民在那兒遛狗。

我雖非油尖旺區(按:油麻地、尖沙咀和旺角的合稱)的居民,但談到這個區我倍感親切。這是我目前工作的地方,也是朋友服務的地方。區議會會議廳我曾踏足,也曾留下過回憶,見諸媒體。很記得兩年前我的電腦upgrade,把一個「鍾庭耀事件報告書」的檔案丟失了,反而一張朋友的照片卻保存著。我當時慨嘆誰還記得什麼「2000年的鍾庭耀事件」?反而愛與美卻長存至今。多少人會了解什麼「A餐B餐C餐」的政制發展綠皮書但議會裡,公義與友情永在

延伸閱讀:
明報校園記者:楊展鈞:活在微妙和矛盾下的香港政治青年:介紹了油尖旺區議員林浩揚
蘋果日報:油尖旺區會通過普選動議
星島日報:林瑞麟望泛民支持普選方案 勿再拖累民主
本blog:在友情的天地裡:已經是接近兩年前的往事了。
蘋果日報(25/1/2007):雷生春修復丟空逾年:油尖旺區議員林浩揚批評政府對古蹟重視不足,也缺整體規劃。

Labels: , , ,


Saturday, August 18, 2007

 

在作品中,瞥見基督的身影

近日讀到一則留言,是一位小讀者寫給一本書作者。她問作者是不是一位基督徒,因為她在書上提到蠻多關於的基督教的事兒,而讀者又是一位基督徒。

作者回應他小時候是念教會小學的,從小常常讀聖經和跟著導師祈禱,所以聽多了也就懂。可惜我暫時未能看到這本書,因為在香港很難找到。我覺得作者是不是基督徒不重要,難能可貴也讓我感動的是讀者能在作者的作品中,瞥見基督的身影。我近日就看到一些部落格,寫手們「以尖酸刻薄的批評否定當作樂趣」,相互謾罵甚至人身攻擊,有人管這叫「網路欺凌」(cyberbullying)。也有一些基督徒(或原基督徒)博客,一談到「離教」就咬牙切齒,青筋暴現,為部落格贏得很高的點擊率和回應率。更有一些bloggers(搞不好中間還有基督徒)為了出書為了成名不擇手段,甚至出現了剽竊的「醜聞」。嫉妒、虛榮、語言暴力充斥於網絡世界。台灣俗語說:「人在做,天在看」,要是上帝看到這樣的書這樣的部落格,會給作者留下一則怎麼樣的回應?還有如果耶和華 神也是一個blogger,他可會為他的「讀者」留下尖酸刻薄、「神」身攻擊的留言,甚至回應率不如他的理想感到傷心難過?

我得承認,或許我真的轉數不夠別人快,不能像一些博客能很迅速回應當前的時事(有時也想,如果寫文章要講求快的話,跟賽跑有什麼分別?),未能帶來很高的點擊率和回應率。也許也沒有作者的動人文采,讓年輕小讀者感動甚至流淚。我也明白「文以載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處理不好甚至變成說教,惹人反感。但我仍然盼望,StandbyP這個blog的文字,能讓大家「瞥見基督的身影」。或許這還是一條漫漫長路,但我仍願以此共勉。

談到「出書」,想到幾年前一位朋友出了書(實際是一本幾個人合著的結集)。我走遍香港大的小的書店找這本書,都找不到(搞不好這本書今天的書店就真的找不到,因為出版社已經歇業,不過大家還是可以在香港公共圖書館找到的。可惜,我提及的「那位作者的那本書」香港公共圖書館就是沒有入!) 結果這位朋友還是送了一本給我,我覺得很不好意思,有朋友告訴我「要是作者親手給你贈書簽名,是榮幸呢。」

延伸閱讀:
本blog:寫blog,當以祈禱的心情

Labels: ,


 

內地的書常常講到陰謀論嗎?

記得大專的時候,老師問「Ad hoc」是什麼意思,我說「因某些原因而特別設立的」。老師說:「或許你看內地的書看得多了,沒有『陰謀』的!」我說:「是『因某』,不是『陰謀』!」搞不好內地的書常常提到「陰謀論」,讓老師有這樣的想法。

我以前有位朋友叫郭文泰,我聽到他的名字說:「你叫郭文泰,以前香港有一位總督叫金文泰(Sir Cecil Clementi)」誰知他得意的說「是國民黨呢」(按:粵語民文同音) 這或許反映了彼此取向的不同,只是為什麼談到民主黨共和黨保守黨就可以大大聲的說,談到國民黨就那麼難為情?或許父母輩當年不太願意我們談,只是殖民地歷史為什麼又可以談呢?

最近同事們提到各國的首都,有朋友提到「西藏的首都在哪裡?」大家說「西藏是中國的!」我說「對,西藏的是『首府』,不過英文都是capital。」這讓我想起中學有同學在說:「聽說楊采妮(圖)是『中台混血兒』,爸爸是中國人,媽媽卻是台灣人」結果我很嚴正的說了一句「台灣是中國不可分離的一部份!」現在回想其實我只須說:「你說的其實不錯,只是她不是『混血兒』。只能說她的媽媽來自台灣,爸爸卻源自中國內地,彼此都是華人(Chinese)。」實在不用搬出這樣的政治語言「嚇唬」同學。概念錯了,搞清楚就好,不用那麼多「陰謀」吧。

Labels: ,


Wednesday, August 15, 2007

 

我的歌

這篇文章原刊於2005年12月19日,但因有朋友介紹一首大AL的歌,決定把這篇舊作移刊。

大AL一些歌如《發你個財財》雖然庸俗得可以,可是卻反映了七十年代香港基層市民的心聲。雖然用今天的角度難免可以說是一種社會安全瓣(safety-valve),叫人訴諸命運,安於現狀,維持既有的建制,但不竟這就是七十年代的香港。

以下是當天的原文:

這首歌雖然灰色了一點兒,也較少人認識,或許有人還要問「何事那麼感慨?」仍與大家分享。

我的歌 大AL(張武孝) 1979年
曲:Tokura Shunichi 詞:鄭國江 編:區志雄

幻夢理想早已有 我為名利 強忍哀愁
努力以赴 不退後 今天我名利有
可惜不可以永久

現實痛苦早已受夠 厭倦名利 寧願放手
有玩偶 沒朋友 解我悲哀只有酒
心中抑鬱我似木偶

歌聲之中找不到真感受 讚美裡只有誇張與虛浮
但願突破我願尋找那真我 從前夢想不再擁有

幻夢已醒苦已受夠 放下名利 拋開憂愁
往日燦爛不再現 今擺脫 名利有
轉身一笑我便走

望著遠方生氣漸透 向著前路 昂步仰首
我願意 盡情笑 不記悲哀不記憂
此刻心中快樂透

輕輕將悲哀拋去一揮袖 我要那歡笑天天暖心頭
願望實踐世上從今滿歡笑 前途望去一片錦繡

高歌一曲抒出我真感受 我要唱出心中歡笑哀愁
但願在這世上從今有真愛 和平共處不再爭鬥

Labels:


 

「升le」為何物?

媽媽特愛商業電台下午一至二時蘇施黃的節目,昨午訪問呂宇俊老師。媽媽問我「升le」是什麼,我想是升「level」吧,原來是打機(電玩)提升level的意思。

明報周刊讀到中國職業「粉絲」(fans)調查報告,一大堆的術語:粉頭(粉絲的領頭人)、盒飯(何潔[內地歌手]的粉絲,國語何盒完全同音)、筆親(周筆暢[內地歌手]的粉絲)、玉米(李宇春的粉絲,國語宇玉音近)、醒目(蘇醒的粉絲)、Q幣(網絡上的虛擬貨幣)、PK(在內地很火爆的詞語,對決之意,香港則是粗口的諧音)。

我讀到真的暈頭轉向,這簡直等於我們要記住曼徹斯特(Manchester)人叫Mancunian(源自拉丁語Mamucium)、伯明罕(Birmingham)人叫Brummie、阿伯丁(Aberdeen)人叫Aberdonian一樣,搞不好英國本土的人都記不清。上面的一堆歌手fans的名稱很多還是國語的諧音,操粵語的我根本難以連繫。我也試過一次跟朋友講「企劃案」,結果換來一句「這是台灣的用語,香港叫『市場計劃』(Marketing plan)!」還有我常常忘了「媒體」(media)香港叫「傳媒」。

延伸閱讀:
香港電台第一台2007年8月10日(五)的節目「大城小事」:知道近期新聞常常說的「次按」(sub-prime)是什麼?聽聽主持人的解釋,不會粵語的朋友抱歉了。

Labels:


Tuesday, August 14, 2007

 

流浪的心

我公司的同事特別喜歡懷舊金曲,今天談到王傑,讓我想起下面這首歌。查了些資料,這首歌是在1990年10月推出的,而膾炙人口的誰明浪子心則在1989年11月推出。兩首歌都表達了家國的情懷,搞不好是歌者對六四事件的感受。送給大家:



流浪的心 王傑(Dave WANG Chieh)
作曲:陳秀男 作詞:潘偉源

Woo~~ 清醒眼睛 明辨看過每一件事情 (Woo~~) 這是一把 鏗鏘叫聲
說出當天的信念 艱險的世情 那怕再經百萬年 Woo~~

曾為愛灑過熱血 曾經一哭千夫應 全為了共同心底呼聲
曾預計終會獲勝 可惜呼天天不應 同伴既別離 生死未明
偏偏不信成敗得失 早註定 偏偏不信人類 理應怨命
腳下祇得 孤單背影 奮鬥到底永沒停
四面漆黑 我像流螢 跑多少遠路 經多少鍛鍊 也要發光到黎明

偏偏不信成敗得失 早註定 偏偏不信人類 理應怨命
腳下祇得 孤單背影 奮鬥到底永沒停
四面漆黑 我像流螢 跑多少遠路 經多少鍛鍊 也要發光到黎明
腳下祇得 孤單背影 奮鬥到底永沒停
四面漆黑 我像流螢 跑多少遠路 經多少鍛鍊 也要發光到黎明
(Woo~~) Woo~~ Woo~~

延伸閱讀:
新春秋:安妮

Labels: ,


Sunday, August 12, 2007

 

I Write The Songs

這首歌原曲在1976年2月5日於好萊塢灌錄,由法蘭.仙納杜拉(Frank Sinatra)主唱。我很欣賞歌者的宏願,盼望自己的歌讓世界上每一個人歌唱,寫出愛和各樣特別的事物,甚至讓年輕女孩子哭泣。恕找不到原版,只能找到大衛.卡西迪(David Cassidy)的版本。

得悉友blog獲提名2007年大馬中文部落格祭社群部落格獎,雖未知能否得獎,但仍感到榮幸。我想起這首歌,我也希望法蘭.仙納杜拉的宏願成為本blog的目標。只是被免讀者覺得我太狂妄,不得不解釋一番。



I Sing The Songs (I Write The Songs) Frank Sinatra

I've been alive forever, and I sang the very first song,
I put the words and the melodies together, I am music and I sing this song:
I sing the songs that make the whole world sing,
I sing the songs of love and special things,
I sing the songs that make the young girls cry,
I sing the songs, I sing the songs.

My home is deep within you, and I've got my own place in your soul,
Now when I look out through your eyes,

I am young again even though I'm growing old.
I sing the songs that make the whole world sing,
I sing the songs of love and special things,
I sing the songs that make the young girls cry,
I sing the songs, I sing the songs.

My music makes you dance, it gets your spirit to take a chance,
And if the music's from the heart, it's a real fine way to start,
It's from me, it's to you, it's from you, it's to me,
It's a world-wide symphony.

I sing the songs that make the whole world sing,
I sing the songs of love and special things,
I sing the songs that make the young girls cry,
I sing the songs, I sing the songs.
I sing and the whole world sings,
I sing the songs of love and special things,
I sing the songs that make the young girls cry,
I sing the songs, I sing the songs. I am music, and I sing the songs.

Labels: ,


Friday, August 10, 2007

 

英雄何竟打蒼蠅?

昨午在快週刊讀到一篇訪問皇后碼頭事件中的示威者的報導,文中引了電影《旺角卡門》中角色烏蠅(粵語:蒼蠅之意,張學友飾)的獨白:「我烏蠅寧可當一天的英雄,也不要當一輩子的烏蠅!」

雜誌用「英雄」形容皇后碼頭事件中的示威者,他們算不算「英雄」實在見仁見智。恕小弟少看電影,搞不好看過早忘了。(按:片段於19/11/2008補上)沒有人希望當蒼蠅,「烏蠅」大概也不甘心一輩子當小人物,一天要吐氣揚眉,哪怕只當一天的英雄。我想到前天下午我在公司手拿計算機拍死一隻蒼蠅。同事驚愕之餘,我說我已經不是第一次這樣打蒼蠅了,還起碼打死了兩隻。眾所周知,蒼蠅是有複眼,根本很難捕捉,遑論拍死。我的公司衛生條件也不至於差得蒼蠅滋生,只是不知何故近日常有蒼蠅。當然我也希望公司生意滔滔,不要常常「拍烏蠅」。只是我讀到這句獨白,再想到自己這樣的舉措(恐怕信某些宗教的朋友會說我在「殺生」),真有點戚戚然。

我想到我認識一些很有才華的朋友,有才女之稱。只是因各種原因,在職場卻要幹上「小妹」的工作。而我,更落得在公司裡打蒼蠅!當然,下班以後,我大可真的跑到皇后碼頭當一回「英雄」。只是就是英雄甚至超級英雄還是得謀生,偶爾打打蒼蠅也不為過吧?

Labels: ,


Wednesday, August 08, 2007

 

1936,在柏林

上周日星期日檔案節目介紹了1936年柏林奧運會,當年中國的足球隊一行廿多人參與。當中有十多人還是香港人,大家熟悉的包括有「中國球王」之稱的李惠堂、還有歌手譚詠麟的父親譚江柏。如今健在的參賽者已九十多歲了,節目還訪問了李惠堂的高足,南華體育會永遠名譽會長高寶強。他是喇沙人(按:在媒體得悉今年母校有三位八A加兩5*狀元,甚是欣喜),早年因母親反對改名高保強作賽。

足球這種運動是英國人帶進香港的,所以當年中國國家隊很多球員還是香港人。當年國民政府只批了港幣二萬五千元給球隊作路費參加奧運會,只是參賽的開支要港幣十萬元。所以球隊要到首都南京上海、西貢(今胡志明市)、新加坡雅加達泗水(Surabaya)、檳城(Penang)加爾各答作表演賽籌款,在孟買跟別的參賽者會合(也超額籌足路費)。乘船經威尼斯再由陸路往柏林作賽。

因為當年沒有留下影像資料,所以旁述員只能根據當時的文字紀錄講述這場中英大戰。當時一些球員的高超球技也只能請現在的足球員模擬,雖然中國隊最後還是以0比2出了局。奧運後在歐洲各國的友誼賽,也一勝一和七敗,可是卻讓當時的歐洲人對中國的足球隊刮目相看。

「球王」李惠堂中英兼擅,文采飛揚。在他的著作《球圃菜根集》(很想找這本書!)記載了歐洲各國的風光(如艾菲爾鐵塔)、還有德國人很重視體能鍛鍊、很講求衛生、不隨地吐痰,讓當時的國人感到很慚愧。還有一位中國球員想買內衣,店員居然要他去兒童部。

節目也訪問了南華會的黃文偉,他在六十年代代表國家[原文如此,指當時的「中華民國」]參賽。他提到當時的球員真的有著那份「國家觀念」,當然在今天或許不太夠政治正確吧。譚詠麟也提到當年譚江柏獲得希特勒親手送贈刻有「K P Tam(按:他的英文名字),1936」的鉈表,當然希特勒今天看是「大獨裁者」,但這不竟是歷史。

不過節目有一個大醇小疵,就是提到他們當年到了「馬來西亞」的檳城。按「馬來西亞」(Malaysia)是在1957年8月31日建立的,今年是建國五十周年,當時該叫馬來亞(Malaya)或英屬馬來亞。節目介紹了一些當時的譯名,如「法蘭克福」(Frankfurt)當時譯佛蘭克府(我當時想那時個什麼「府」?),威尼斯當時譯凡尼斯。

今天是台灣那邊的父親節,因為「八八」是爸爸的諧音,香港是在六月第三個星期日慶祝父親節的。當我看到上面的節目,我想起了Selena曾為文談到她的爸爸當年曾苦練足球,還曾代表國家征戰海外,為國爭光。因為這篇文章,讓我跟Selena結緣。也因為這篇文章,讓我跟Selena認識了貓空子不信青春喚不回,不信青史盡成灰。說起來很慚愧,我來自單親家庭。我可以在本blog用很大量的篇幅介紹一大堆遙遠甚至沒見過面的台灣朋友、甚至她們的爸爸,可是我自己的爸爸呢?搞不好我要想一想才記得他的名字

敬悼馬力

延伸閱讀:
貓空子:中華民國在香港(3)+足球文化(球評篇):介紹了當年也是代表中華民國隊參賽的香港人「阿叔」林尚義。
明報:南華之寶 改名瞞母踢甲組:因為這篇報導,讓我認識了我的師兄高寶強。
本blog:勝莫驕--敬悼譚江柏(1912-16/3/2006)

Labels: , ,


 

我的Sanrio回憶

幾天前在友blog得悉在泰國警方為了對付那些上班遲到早退、亂拋垃圾的違規警員,當口頭警告無效的時候,就會要求該警員執勤時帶上粉紅色吉蒂貓臂章(圖),用以阻嚇這些男子漢。

這則新聞昨天在各香港中文報章轉載,回應中有質疑那個Hello Kitty臂章是不是Sanrio的產品,有人認為這是對男士們和「專業」人員的羞辱。我也是Sanrio產品的粉絲,只是我是男孩子,不好說自己喜歡Hello Kitty,我只會說我喜歡「Sanrio家族」或Hello Kitty周邊的好朋友。我不苟同泰國警方的舉措,我只覺得這實在很爆笑。

我中一至中五是在一所男校就讀,自然很少接觸,周邊的朋友也不會用Sanrio產品。中六以後轉到一所私立學校就學,有女同學了。深刻記得有同學喜歡PochaccoPatapatapeppy之類。一次一位同學丟了一條Hello Kitty手帕,有人拾到放在教師桌上。有人看到說:「老師怎麼『童心未泯』,喜歡Hello Kitty?」老師說:「我喜歡加菲貓、喜歡Kerokerokeroppi,就是不喜歡什麼Hello Kitty。」

我還深刻記得一位同學,很喜歡一隻叫Cherry Chums(圖)的兔,還帶一個Cherry Chums的袋上學,還有一個Kerokerokeroppi的鏡盒。最記得一次她說:「最近推出了一款粉紅色的Hello Kitty呢。」我很奇怪:「粉紅色的Hello Kitty?我見過藍色的Hello Kitty呢。」「藍色就是男孩子囉」 我指的其實是藍色的Kitty護士系列,那時Dear Daniel還沒有出現。

無疑,Sanrio的產品的確很陰柔和女性化,不過也有迎合男孩子的角色和產品。在一期草莓新聞(Ichigo Shimbun,Sanrio的官方月刊,介紹旗下的產品。就曾經找了幾位高中男生拿著Little Twin Stars的水壺宣傳,雖然很可愛,但想我不會用。
如果大家有留意的話,你會發現我選擇了一隻熊(圖右三那隻)作為自己的icon。他的名字叫Tippy喔!據說他曾經暗戀Hello Kitty很久,大概因為Daniel的出現,他曾經「失蹤」了一段時間。近年的Kitty的人物介紹也不再說他希望成為Kitty No.1的男朋友了,反而安排他跟別的朋友如小羊Fifi和小兔Cathy一同亮相。我選擇Tippy代表自己,大概就是appreciate他對愛的執著和渴望,與及他跟很多朋友都能很要好吧

你可以批評Sanrio的世界很幼稚、很簡單、很女性化。可是這個世界已經夠累了,反正Sanrio的產品的主題往往是愛和友情之類,或許不夠「專業」、或許沒有深度,但起碼不是負面的吧。

Labels: ,


Tuesday, August 07, 2007

 

還記得她嗎?知道何應欽是誰呀?

近日媒體報導影星溫碧霞(Irene WAN,圖,看了報導才知道她有個如此美麗的名字)將拍攝一輯寫真集,展現她41歲的美態(當然美不美也實在見仁見智!)。維基她的資料得知她的丈夫是何應欽將軍的孫兒。何應欽在1935年跟日本司令官梅津美治郎簽訂了所謂「何梅協定」,根據協定,中國在河北和察哈爾(Chahar,今劃入河北省和內蒙古自治區)的主權大部喪失,取消兩省的國民黨黨部,禁止兩省人民進行抗日活動,被指為漢奸。可是二次大戰後卻代表中華民國接受日本投降,並簽署了降書。

幾個月前讀到一則新聞,談到前總統蔣經國的孫兒蔣友常快要結婚了。蔣友常現年28歲(比我還要年輕!還是紐約大學畢業的),其24歲未婚妻陸敬賢還是香港人,兩人是在美國求學時認識的。

愛情是美麗浪漫的,女孩子們尤其渴望像徐子淇般「嫁個有錢人」。可是要是你的愛侶是如此的「來頭」又是如何的感受?她們會想到是要背負著很重的歷史包袱,還是根本就不在乎什麼呢?她們會想到甚至知道甚麼「何梅協定」(據說,何應欽將軍來台後曾否認根本沒有什麼「何梅協定」),或者她丈夫的曾祖父是什麼「228元兇」嗎?我只知道蔣經國和章亞若曾有過一段浪漫淒美,有人說媲美人間四月天的愛情。我知道溫碧霞生長調景嶺,父親是國民黨老兵。1982年憑電影《靚妹仔》走紅,90年代她在劇集《火玫瑰》飾演海潮一角仍為人(特別是內地觀眾)津津樂道。有一個未經證實的傳說,溫碧霞原名溫啤霞。因為她的爸爸酷愛喝啤酒,可是不竟這個啤字有欠文雅才改成溫碧霞,可是維基卻說她的本名是溫碧玉。

延伸欣賞:
YouTube:溫碧霞:出埃及記

Labels: , , ,


Monday, August 06, 2007

 

數車回憶

周六回教會途中,在倫敦廣場附近看到有人在做調查。看清楚原來是「數車」,就是拿著一張問卷,在特定的位置和時間數每種車輛,比方巴士、的士、私家車等的數目。大專時候我也做過這樣的兼職,還是那間公司,還是那份一式一樣的問卷。

當年大概是同學介紹的吧,連數人也數過。就是拿一個counter在通衢大道上數多少人流。最印象深刻的一次是在石澳,是在傍晚,挺有情調。

Labels: ,


Saturday, August 04, 2007

 

周末紀事

今天是同事Ben的生日,happy birthday!

難得可準時下班,可到突破時代論壇商務看書。午餐於吉野家,團契是詩歌聚會,牧師將回馬來西亞

今天穿了一件車路士(Chelsea,兩岸稱切爾西)的T恤,同事告訴我明天是曼聯車路士的賽事。我不是特意穿的,實在我對運動興趣缺缺,T恤還是家人給我買的。上次談到有朋友穿了一件寫有有點兒racism意味的message的T恤,未知他是不是看了我的文字,今天穿了一件寫有「Native way, only way」的T恤。夠政治正確了,澳洲有Aborigines、加拿大有First Nations(即以往所謂「印第安人」)、台灣有原住民。只是香港的「natives」又是什麼呢?

Labels: , , ,


Friday, August 03, 2007

 

看吧人民在挽手,爭取正義和自由

今天早上家中無食水供應,甚不便,午餐吃壽司和KFC的食品。昨晚收到浩揚(穿綠衣者)email給我的照片,他身邊扛著橫額,穿著「VOTE」字樣T恤的就是我喔!浩揚身邊站在正中的,穿白衣的就是他的助理阿邦,就是橫額上寫的崔定邦,其他的是一班住在大角咀的居民。我們一起參與七一大遊行,出發前我們在柏景臺附近的休憩處合照。

看到這張照片,讓我想起下面的這首歌。這是近日皇后碼頭事件中,示威者所常唱的歌。不過對不常參與社會行動的人們,這是一首很陌生的歌。被一些人指為「社運方言」,障礙了社運人士和公眾的溝通,我也是在歷次的大遊行才慢慢學會這些歌的。可是,我還是要把這首歌送給大家:



人民之歌 原曲為歌劇孤星淚的插曲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詞:金佩瑋 填於30/1/1997

看吧!人民在挽手
爭取正義和自由
歌聲裡群情似火
滿溢激昂震撼著四週

捍衛人權護眾生
不分社會還是個人
方可叫無限理想
每日每天漸近

人民意願求實踐
自由的風不怕遏止
每刻也願勇敢
背負這革命旗幟
忘記畏懼勇踏前
正面迎接歷史

(按:我「背負」的雖然不是旗幟而是橫額,可是我多希望也能「每刻都勇敢背負這革命旗幟」,勇往直前,迎接歷史。)

延伸閱讀:
本blog:2007年七一遊行記(上)
本blog:It's a time of prayer, for friendship & for love(正文及留言部份)留言者說:「謝謝你人在香港,還那麼關心在台灣的我們」。當天我的外公入院,我透過電郵和部落格要求各方友好為我們祈禱。如今他在護理院,我們得每周探訪。近日得悉當天的留言者「病了很久」,甚至很長的時間「不知跑到哪兒去」。我在找回七一遊行記那篇文章的當兒,找到這篇舊作。我在終於得悉她的現況稍稍放心的時候,仍是那一句「It's a time of prayer, for friendship & for love」。別忘了,還有身在阿富汗的韓國人質。

Labels: , , , , ,


Thursday, August 02, 2007

 

給兩位小朋友、皇后碼頭的保育人士和幾位彼岸的朋友

昨午起皇后碼頭清場,我公司同事密切關注情況。昨天中午前一同事告知有示威者用鐵鍊chain自己,午飯時間我在亞視新聞台看到警方抬走示威者,2100最後一位示威者離開碼頭。同事也很關心阿富汗的韓國人質的情況,因為我和一位同事是基督徒。

我公司本來有一輛遙控車,不知哪裡找來的。前天下午送給了兩位小朋友,他們是表姊弟,挺可愛。小一升小二,就讀紅磡區的小學。他們的父母在商場的店舖工作,所以他們會到我公司玩。昨天admin不在,今天在場所以不能停留。

媽媽早上會收聽香港電台第一台的節目,近日該節目介紹弟子規(一本編纂於清代,教導兒童生活倫理的書。以論語.學而篇為本編寫,近年有團體鼓勵兒童多讀中國傳統經典)。剛巧我有一本,讓她可以邊聽邊看內容。前晚恬淡情懷主持人鄧慧詩也談到皇后碼頭,不過她的觀點是很明顯的政府觀點:還留戀什麼呀?要進步,要發展,還鬧什麼呀?我一些同事和家人也持相類的看法。

說句真話,我對這個碼頭沒有很深刻和真實的感情。我很少到那裡,或許原天星碼頭我會比較多用,印象較深。只是為了歷史、為了保育,縱然我未能親身撐場,我還是遠遠的支持你們。昨天早上在明報讀到久違多時的張韻琪小姐的大作,萬方社運人士雲集皇碼,連我一位朋友前晚也撐場。

媽媽說這次行動很多參與者都很年輕,或許他們長大了以後會很treasure這段回憶。前晚的新聞看到環保觸角主席譚凱邦到黃大仙警察宿舍原址就屏風樓宇一事示威,我也曾經參與過不少社會行動。或許我也曾精彩過,我實在無須為未能親赴現場聲援遺憾,無須為未能有好友的「成就」和文名悲哭。這一刻,我心繫一位比他們更遠更遠的朋友。感謝梅子為我們update她的現況,還是不要打擾妳了,我會在這裡默默為妳守候

延伸閱讀:
貓空子:文化第29站:皇后碼頭:看來,你的文化第幾站系列可結集成書呢。近日香港的書店出現了很多博客書(blook,指把部落格[內地稱為博客]文章結集成書),可是我近日得悉一些結集的文章居然是抄襲的!(見這篇文章)近日明報也曾揭露香港的一些徵文比賽一些參加者還是「抄」的,我得知很心痛!還有,或許為了「政治正確」,「返還」(日文:回歸)以後香港媒體都把「英女皇」、「皇室」寫成「英女王」、「王室」。雖然,原則上是對的。因為只有「皇帝」(Emperor)才稱為「皇」,英國自戰後不再是「帝國」(Empire),英國的君主只算是「王」(king,或女王[queen])。只是粵語王皇同音,回歸前當局為了對英國王室(或「皇室」)的尊敬才使用皇字。(有關王皇兩字的用法詳見南方朔一本書)

本blog:寫blog,當以祈禱的心情:或許,這正是我當下的心情。感謝梅子的提醒,或許當天寫的仍是我今天的心聲。

敬悼沈聖珉(一位被阿富汗武裝份子所殺的韓國人)
敬悼安東尼奧尼(意大利導演)
敬悼英瑪褒曼(瑞典導演)

Labels: , , , , ,


This page is powered by Blogger. Isn't yours?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