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October 31, 2005

 

圖像建築與城市間競爭

今天明報有一篇呂大樂寫的文章,大概是說隨著城市間競爭(inter-city competition),讓圖像建築(Iconic buildings)大行其道。這些建築物作為一種地標(landmark),可是一般市民可以對它毫無感覺。

我想起我可以用許多篇幅介紹吉隆坡的國油雙子塔,謳歌台北101,對它們還很有親切感。可是我對香港自己的國際金融中心二期(國金二期/ IFC2),我可真的毫無感覺,沒有什麼感情,更不會特別的以它為傲。

談到城市間競爭,我想起上海新加坡,對此有時我也很感冒。可是撇開這些,它們還是很好很值得遊覽的城市。

Labels:


 

從新技術讓鑽石長大說起

報上讀到台灣的地球物理學博士毛河光和赫姆利博士,利用高壓讓「鑽石快速長大」,震驚學術界和珠寶界。他們利用高純度甲烷(可由牛糞或垃圾等物產生的沼氣)、加上氫、氮等氣體輔助,在微波爐中以高壓方式,讓甲烷中與鑽石一樣的碳分子不斷累積到鑽石原石上,鑽石就一層層增生,長高長厚。

這顆「長大」的鑽石,品質與天然鑽石幾無二致,肉眼難辨,震驚了珠寶業界。全球知名的寶石分級、鑑定機構GIA對此大感興趣,GIA希望了解這種鑽石的特性及鑑定方法。

我很印象深刻毛河光說:「鑽石作為一種珠寶其實最沒有價值,它只是虛華的裝飾品,鑽石的價格都是人為炒作的,在我看來鑽石價格不該那麼貴,鑽石大量生產後,可以更平價,有更多元的功能,鑽石除了硬度最高,還是很好的導熱及切割、研磨的工具,未來可以在醫療上及電子元件上有很大的用途。」

要是這種技術能成功地大量生產鑽石的話,鑽石也就變得平價,或許不再值錢,那些把鑽石賣得死貴的珠寶店恐怕要關門了。我和我的親友也曾從事跟珠寶鑽石有關的工作,可是有時也覺得真的沒有什麼意思。就像毛河光所說,倒頭來只是滿足了那些有錢佬的虛榮心,那些企業總在向消費者灌輸「鑽石是女孩子最好的朋友」。我記得我曾說過為什麼法律、會計、船務等不能成為中學裡的必修科目,可是要是人人都懂得這些,那些專業也不再值錢,既得利益者的利益也動搖了。要在發揮多元功能,讓平民百姓也能均霑其好處和維持某些價值和利益間取得平衡真不容易。

Labels:


 

讓我呼喚你們的名字

我偶然讀到一個簽名行動的網頁,發現了好幾位我認識的朋友的名字。在Roundtable的會員名單,或許就是因為找到好幾位我認識的朋友的名字才決定參加這個組織。

相信除了自閉症患者,沒有多少人會把電話簿甚至名單當成讀物閱讀吧。可是,或許在密密麻麻的名字中有自己的朋友,我才那麼細心去尋找甚至閱讀每一個名字。我想起張曉風的散文「唸你們的名字」,當我想在網上找這篇文章,卻找到另一篇文章談到名字,作者說在九一一的紀念活動中,前紐約市長朱利亞尼(Rudolph GIULIANI)帶頭不厭其詳的念完二千八百多位在世界貿易中心遇難人士的姓名。在越戰紀念碑的前面,黑色的雲石上密密麻麻的佈滿成千上萬的名字。

香港立法會議員張文光曾寫了一篇叫我想呼喊你們大家的名字的文章,談到六四的殉難者。在六四的紀念會,偶爾也會念上一些殉難者的名字,還會講他們的生平行誼。當然在那些簽名行動的聲明中,我未必能說得出每個人的「生平行誼」。可是起碼當中總會有一些是社會的知名人士,還會有幾個更是我的朋友。

或許當大家在報上看到簽名行動的聲明或者名單,嘗試讀一讀當中的名字。縱然有不認識的,也可以感受一下錢穆說的「溫情和敬意」。

Labels:


Sunday, October 30, 2005

 

讀一首杜甫的詩

我很喜歡一首杜甫的詩,叫做《醉時歌》。寫給他一位叫鄭虔(廣文先生)的朋友,因為詩很長,又涉及很多典故,只能節錄:

諸公袞袞登臺省,
廣文先生官獨冷;
甲第紛紛厭粱肉,
廣文先生飯不足......
德尊一代常坎坷,
名垂萬古知何用?......
儒術於我何有哉?
孔丘盜跖俱塵埃!

我或許會拿「諸公袞袞登臺省」來開玩笑,中國那麼多的省都不去,為何「袞袞諸公」偏偏都跑到台灣省?其實「臺省」是指一些較高的官職。別人都升官發財,吃肉也快要吃厭了,那位廣文先生卻仍然當著一個冷官,吃也吃不飽!我想起今年七一,我沒去遊行,我慨嘆了一句「一代民主鬥士,如今何竟斷炊?」(因為我很遲才發薪)。當然我還沒有真的到了這麼地步!或許名垂萬古可真的沒有什麼用,什麼學術最終還是化成了塵埃。或許此時此刻我未能像以前參加很多行動,隨心所欲的買書,什麼政改方案我也沒話可說。可是我參加了無邊吹水會,管它風怎麼吹,也該把哀傷感觸統統帶走吧。

Labels: , ,


 

廣東俗語及不雅用語

這篇文章本來打算列入影視處諮詢小組系列,因為要談不雅用語。可是在公園仔的家讀到一本叫Dictionary of Cantonese Slang的書,談到不少香港電影電視出現的廣東俗語,包括不少污言穢語(港稱粗口,台稱髒字),還包含例句,精彩絕倫,爆笑之極。可是把這篇文章列入旅行的意義系列又不怎麼適合,當成一篇獨立的文章吧。

一次影視處諮詢小組的會議,談到不雅用語。當日派了一張清單,列了五十個不雅用語(部分源自黑社會、部分跟性有關)讓我們判斷這些用語能否或該在什麼時間在媒體出現。影視處內部編了一本不良語彙指南,不對外發行,按期檢討那些用語能在媒體出現。那些用語大都很鄙俗,列幾個較溫和又有趣的吧:

1) 四四六六:有條不紊的解決事情,居然源自宋代官府貴家,有所謂四司六局,各有所掌。一說是古代的駢文,又稱為四六文,是一種謹嚴的文體。這個詞本來是黑社會術語。
例句:「同我四四六六『拆』掂佢!」(給我好好的解決好這個問題!)

2) 收皮、收爹:閉嘴。皮其實是貔貅,爹則是潮州話或閩南話(河洛語)「茶」字的發音。收皮和收爹的原意其實不過是請你收好你那隻貔貅或者那杯茶而已。

3) 撥輪:打電話,源自攪盤式電話,原黑社會術語。

4) 做鳳:當娼。當組員討論到這個詞,有人說:「說什麼做鳳」我說:「你不要旨意在酒樓叫鳳爪了。」組員說:「好!我吃"雞腳"」

上面的資料源自影視處,典故部分是我在網絡找的。那本廣東俚語詞典因為太多不雅用語,香港的出版商不敢出版,結果要由新加坡大學出版社出版。可惜該書的精彩內容沒有抄錄下來,有興趣的請自行找了。

書名:Dictionary of Cantonese Slang: The Language of Hong Kong Movies, Street Gangs and City Life
作者:Christopher Hutton; Kingley Bolton
售價:US$22.75/ S$38.00/ HK$220.00
出版社:Singapore University Press
ISBN: 9971693240

Labels: ,


 

旅行的意義(二):我的越南遊記

上次談到「旅行的意義」,只是人數眾多,話題龐雜,沒有談到遊記和寫遊記。近日換了新電腦,把舊檔案轉到新機的過程中,很多舊作也出土了。這一回分享一篇在2002年寫的越南遊記:

越南是印支三邦*中最富庶的。治安和衛生是大家最關注的,導遊常勸戒我們胡志明市常有電單車(機車)黨和搶銀包黨,就連早上想到新世界酒店 附近的中央公園走走,也被保安告知要小心,常有港客被搶銀包。然而,晚上回酒店後我根本寧願休息也不出外。街邊販賣的番石榴常用砂紙打磨得金玉其外,別買。有時冰也直接放在地上,購冰鎮食品要小心。

我到了胡志明市、古芝地洞(Củ Chi Tunnel,是越戰時期鄉民用很簡陋的防禦工事抵抗美軍之地,很有特色)、、頭頓(Vũng Tàu)(Vũng Tàu)和、美拖(Mỹ Tho)等地。胡志明市(從前叫西貢[Saigon])分做廿個郡,為法國統治時代的建制。第一郡最繁華,堤岸(Cholon)則為華人區。我到了越戰博物館和前總統府,就是前總統吳庭艷(NGO Dinh Diem)住的。頭頓有耶穌山,為旅美越南基督徒捐建,膀臂每邊可容四人觀賞頭頓全景。那兒又有末代皇帝保大王(Bao Dai)的別墅,展覽十七世紀文物和鯨魚廟,據說那條鯨魚在180年前救了一位皇帝,遺骨供奉於那兒。胡志明市有古董街,我在那兒買了銀器。

美拖有椰子島,1960年一位叫阮南成的人創立了天道教,有徒眾3000人,男二千女一千。該教信眾只吃椰子,阮氏故只得28公斤,此人極其荒淫,一夫九妻(穆罕默德亦復如是)。解放後被捕,從此樹倒群鴉散。

那兒街頭很多人兜售郵票,每本港幣廿元,我也在胡志明市和頭頓郵局購了郵票,並取得蓋有郵戳的郵政文具。也有兒童在街頭行乞。越南菜很正,尤其扎肉和home made的椰子糖。第四天到蛋殼畫廠和百貨公司的行程最悶! 無奈我想出去家人在也不行,我寧可跟那些街頭小女孩玩!

或許你們會聽過香港電台每天播放闡釋船民政策那段越南話廣播「北漏杜拉木政剎來……執行大行動」「北漏杜拉」是「從今開始」的意思、「政剎」是政策。越南原用漢字,現時的越南文是拼音文字,由法國人Alexandre de Rhodes設計,讀音很像粵語。惟文法跟中文不同,「非法入境」是「入境非法」,「越南人民軍隊」是Quân Đội Nhân Dân Việt Nam。D如果沒有加特別符號(按:Đ)要讀Y音,我很喜歡的那種越南國服就叫香港電台Áo dài,因為女孩子穿的那種旗袍很性感!!酒店越南文是Khach San,我住的那間五星級酒店原來不過是客棧!!謝謝是Cam Anh,漢字寫出來就是感恩。

「壞鬼書生多別名」,就連我也有不少稱號。胡志明用過50多個稱號,為了革命掩飾身分。原名叫阮必成,曾用名宋文江、文霸、阮愛國等,後來人們尊稱他做胡伯伯(Bac Ho伯胡)。

人們稱台灣是機車王國,越南也是。滿街都是電單車,過馬路要很小心。如我在頭頓為了要去郵局,丟了一頂帽子! 女孩子坐在電單車娥娜多姿,露出修長的美腿!! 我在Rex Hotel晚膳時酒店門外守衛森嚴,我們在酒店大堂等候時被要求讓路,後閱報得知羅馬尼亞總統伊利埃斯庫(Ion Iliescu)到訪,我不知道我們看到的是不是伊氏。我倒想起在2001年到柬埔寨也正值孟加拉國總理到訪吳哥窟(Angkor Wat),還在年初一在王宮離遠遠看到當時的國王西哈努克(Sihanouk)。

* 印支三邦指越南、柬埔寨寮國(Laos,一譯老撾))。印支半島(Indochina,因為它在印度和中國之間)中國稱為中南半島(中國以南的半島)。或許我還沿用著很多源自英文的地名,如Manchuria(東三省)、遠東(Far East),民族主義者或許會非議。

Labels: , ,


 

旅行的意義(一):無邊吹水會盛況

所謂無邊吹水會,就是由肥力等人主催,每月舉行一次的聚會。逢單月最後一個星期日,雙月最後一個星期六在不同的地點舉行。以往曾討論戀愛閱讀廣告等課題,今次的主題是「旅行的意義」,2005年10月29日(六)於大埔一位叫公園仔的家中舉行。今次出席人數之多(12人),時間之長(2345才散會,含晚飯和甜品)為歷次之冠。

起碼,出席者自我介紹的時間也占了個多小時。當輪到我介紹自己的時候,我在看著龍應台簡體字版的《野火集》。我說:「在一眾參加者中,我可說是最坎坷的一個,因為我暫無工作。看著龍應台幽幽的眼神,彷彿就連龍應台也......唉!」參加者中有當教師的、在媒體工作的、IT人、政府部門工作的甚至學生也有,當中有兩位「法國專家」,Tom 曾在法國留學,阿琪近日曾到法國謁杜魯福(Francois Truffault,台譯楚浮,名導演)和波特萊爾(Charles Baudelaire,《惡之花》[Les Fleurs du Mal]的作者)的墓。有人帶了一部notebook,播放北京和江西省婺(音務)源的圖片,也談到中國內地的火車和著名的台鐵飯盒。

談到台灣的鐵路,我們很多朋友(包括我),特別喜歡台灣,尤其是台北市 。有人談到在美濃和南投縣的民宿。洛謀拿了一本台北市文化局出版的刊物講北投溫泉博物館。我則帶了我的旅遊照片和一本台灣觀光局印發的雜誌,我把雜誌中間大頁的台北市地圖攤在地上。有人在地圖上踩過,我笑說:「他踏上了台北那片『神聖』的土地!」。

讀了一篇文章作者這樣歌頌台北:「台北是中國最民主的城市、最禮貌的城市、最方便的城市、最乾淨的城市」,或許我不完全認同,可是席中朋友說台北市很有文化氣息,台北人很有禮貌,我很同意。可是談到台北101 就可謂「毀譽參半」了,有人覺得它很醜陋,報上還有人質疑為什麼要建這麼的一座建築物,我卻很喜歡台北101。說來有趣,以往撰文台灣我總寫成臺灣,或許覺得這個臺字比較莊重典雅吧。可是後來常常要寫例如「台北101」、「台灣走透透」之類,臺字又顯得很不協調,也只好從俗了。

聊完了旅行以後,我難免要跟新舊的朋友談到自己的際遇。有朋友勸慰我:「繼續看書、繼續吹水」,因為他看見我看《野火集》和《賊船》(一份同人誌)看得很入神。無邊吹水會沒有官方主題曲,我建議了一首,或許也道出了該會的精粹和我的心情吧。我們也談到電影和流行歌曲,特別是懷舊金曲,也談到錢鍾書、楊絳、辜鴻銘和林紓。

吹啊吹 讓這風吹
抹乾眼眸裡 亮晶的眼淚
吹啊吹 讓這風吹
哀傷通通帶走 管風裡是誰

《風的季節》 - 徐小鳳

Labels: , , , , ,


Saturday, October 29, 2005

 

影視處諮詢小組(六):愛在同一屋簷下

如果你還記得日劇「同一屋簷下」的話,你會感受到一份手足之情。劇中一家各人縱有不同的性格和際遇,可是他們依舊能和衷共濟,有情有義。影視處諮詢小組也倒像「同一屋簷下」:猶記當初加入小組的時候,電視正播映「同」劇,卻常常停播,令我們十分不滿。後來劇集終於如期播畢,還在英文台原裝重播。那麼多年了,縱然日後彼此或許不再見面,甚至名字也忘了,我還是很懷念大家在同一個屋簷下的日子。「愛在同一屋簷下」是我在一次小組的調查日記所寫的結語,我還粉喜歡「同一屋簷下」的插曲《溫暖的詩句》。真讓我感動,送給大家吧!



《溫暖的詩句》 Le Couple
作詞:水野幸代 作曲:日向敏文

很久很久沒見過你了
寄給你的信 早上又回到我的信箱
就像窗邊搖曳的嫩葉 經過了悠長的寒冬
現在我才知道 你對我的愛 已經不能用言語形容
你真心真意的愛這麼的一個我
你那麼的包容我 你的愛就像溫暖的太陽

當油菜花熱情盛放的時候 我們照了最後的一張合照
當我依約要把照片寄給你的時候
我們已經各自愛上了不同的人
可是我還是忘不了 你留給我的一切
我還是盼望把我的溫柔 雙手捧著獻給你

在廣闊的天空下 就是我們以後再不能相見
我還是會一直勇敢的活下去
你真心真意的愛這麼的一個我
你那麼的包容我 你的愛就像溫暖的太陽

Labels: ,


 

影視處諮詢小組(五):新春酒會和機構參觀

除了小組會議,影視處處為了讓組員增加對電視行業的認識和對小組的歸屬感,每年會搞一些活動,如酒會、研討會、參觀電視台等。我曾參觀當時還在清水灣的無線電視城,我們參觀了錄影廠、古裝街和民初街,當時在拍攝「苗翠花」和攝「大鬧廣昌隆」。我們碰到被稱為「阿叔」的林尚義。在茶點時間,我們一班組員吃著一盒盒的食品。有些組員一盒盒的帶回家中,好一幅「組員搶食圖」。雖無一壺濁酒,亦無百味珍饈,但在吃吃喝喝之中得見我們基層市民特有的情趣。

我印象深刻的,是我們在一片空地上,十八區的組員在同一天空下,各區的旗幟迎風飄揚。在上主所創造的同一天空下,縱然大家來自各區,這一刻彼此竟是如斯平等,我很盼望這種精神能延續下去。會後乘車回家,我想起了羅文的名曲「獅子山下」

不過最令組員懷念的,要算是新春酒會了。出席的很多是廣播界的知名人士,如前廣管局主席羅保(Sir Roger Lobo)、當時的副文康廣播司劉吳惠蘭女士、霍震霆議員楊耀忠議員、張同祖甚至邵逸夫等。我印象深刻的一次我和一位同區的女組員參與酒會,組員說我「看他哪,吃東西在一起,看展覽板又在一起」,他們以為她是我的女朋友。一次一張新春酒會的合照,成為了一次政府搞的「服務市民周」展覽會的展品。

我這個系列寫的,很多已是五年甚至十年前的舊事,不竟那時可說是小組的光輝歲月。現在因為經費問題,再沒搞新春酒會了。不過這些回憶,仍然長留在每位組員心中。

Labels:


 

影視處諮詢小組(四):公聽會--言論自由的火炬

除了投訴熱線和諮詢小組的會議,公聽會也是一個收集對媒體意見的方法。廣管局發給一家電子傳媒機構的牌照有其有效期,發牌條件之一就是規定牌照須作中期檢討,並須由行政會議指定日子作出續期。廣管局作為監管電子傳媒的法定機構,會就持牌人在各方面的表現作出評估;而公聽會的目的就是一個友好的(opinion)意見匯集,使廣播機構迎合社會的需要和期望。並非辯論或者答問大會。

在1994年,我參加了一次電視牌照中期審核公聽會。當年我剛剛考完會考,從媒體得悉此事。當時兩台爭播台劇「包青天」,逢星期五、六,鋪天蓋地的內地樓盤廣告天天疲勞轟炸式的播放,實在叫人厭煩。當日我根本就沒想過我的發言片段會被安排在港台節目傳媒春秋播出,接著還有專題討論大陸樓盤廣告的環節,當日有一位同學更在有線電視目睹整個過程。更沒有想過我的意見會被「流傳後世」,載在廣管局出版的一本報告書。

當日出席的很多都是社會的知名人士,比如李鑾輝徐詠璇劉山青胡恩威、林旭華等。猶記中場休息當兒,記者跟記者的一塊,職員有職員一堆;我一個小市民獨個兒--我想起了一句詩:「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然而我一點也不憔悴,我請了「民主鬥士」劉山青和林旭華給我在場刊簽名。林旭華還搭著我的肩說:「有你的支持,我們不會失業的!」當時跟陳耀華主持 「頭條新聞」,後來還跟鄭經翰主持「風波裡的茶杯」,不過這個節目已經停播了。

當天的公聽會有一件「爭o野講」的趣事,相信許多傳媒事後沒有報道。話說當日有許多講者爭相討論各種問題,你一言我一語的爭著發言,結果主持人指著說:「這個、這個、這個(指劉山青、徐詠璇和胡恩威)暫時不要發言!」當時我也想試試如果我舉手,主持人會揀誰呢?當然我無意跟一班「大人物」「爭o野講」。結果後來當主持人再一次准我們發言的時候,我和劉山青舉手,主持人果然選了我,讓我這個小市民談談文化節目問題。

記得當日我寫的日誌說我發言時拿著場刊,夾著預先寫好的講詞發言,還夾著一張楊采妮Yes! Card。這件事多年來為我一位朋友所津津樂道,我也不知當日為什麼這麼寫,或許是我當年的一種情懷吧。當日我的同學笑說我「正義」地指證一班大陸樓盤廣告商,我當時慨嘆:誰能為我再一次伸出一雙正義的手,誰能為我再一次正義的發言?當日我們這班在台前慷慨陳詞的「老將」,將會「扶掖後進」,把言論自由的傳統薪火相傳,還是繼續站在前線,發出微弱的呼聲?我深深記得一次參加公聽會,有參加者帶著「新人」,在給他們解釋何謂公聽會,發言的程序之類。一次參加FES的活動,我也曾說:「當我拿著這個麥克風,我覺得這像一個象徵言論自由的火炬。我現在把這個火炬傳給下一位講者,讓自由、讓公義、讓真理,薪火相傳」,但願如此。

Labels: ,


Friday, October 28, 2005

 

影視處諮詢小組(三):從欣宜事件說起

大家大概記得欣宜事件吧,事緣演員沈殿霞的女兒鄭欣宜香港迪士尼樂園的開幕禮中扮演白雪公主,被一班網民非議,斥為「選角不當、令人嘔心、令人不安、嚇壞細路(粵語:小朋友)」,網民集體致電廣管局投訴。很多人認為他們濫用了的廣管局投訴機制,可是廣管局又是怎麼處理投訴的呢?

廣管局的投訴機制和程序,我可以請大家看看這個連結。當然,你可以打廣管局的投訴熱線2827 8488。廣管局接受了投訴不是看過就算,我曾經看過一套廣管局製作的宣傳片,工作人員會把各項電話投訴、在小組會議或小組調查日記上的意見加以分類,貼上籤條,遞送到相關傳播機構。要是違反了業務守則,廣管局更會開會研究。還可能要去信傳播機構要求書面解釋,事後局方更要對投訴人逐一回覆。從提出意見到回應,需時六至九個星期。

除了投訴熱線,其中一個反映對節目質素的方法當然是小組啦。組員要按期(起初是每三個月、後來是每六個月)填寫一份為期一個月的問卷,除了對節目的意見,許多時還會寫上許多個人感受。以往的小組只討論電視節目,現在電台的也討論了。以往小組會按該月各台的節目作討論,如今則設定了專題,如不雅用語、受爭議的電影電視片段等作專題討論。

有時會議也會安排播放一些受爭議的電影電視片段,也有政府宣傳片,例如「繼續無敵獎門人」、「殘酷一叮」亞視看到一個中醫師廣告,我致電廣管局提出意見。廣管局調查後,認為我投訴的廣告違反業務守則,「醫治頭皮及頭皮屑」的廣告是不得在電視出現的。廣管局敦促亞視多加注意,並刪掉問題片段

也是亞視播映的節目,節目不停提及”Stareast”。根據業務守則,節目中的「間接廣告」是不容許的。投訴成立,印象中”Stareast”最後要遭罰款。

1998年立法會選舉期間,我在民政事務處拿到一張宣傳單張。地圖上居然把一整個深水埗區劃入新界西。我曾致電明報選舉事務處反映都不得要領。後來在電視宣傳片中區界還是錯,剛巧小組寄來了調查日記。有了,把這件事記在調查日記,還寄上那份單張,圈著深水埗區,寫著「此處有誤,應劃入九龍西」。

結果一天影視處的職員打電話給我,請我打到政制事務局。好奇怪,為什麼我竟跟政制事務局打交道?結果該局的同事說「鄧先生,你念政治的麼?你有參加政制事務局搞的活動麼?」原來他們承認宣傳品真的錯了,只是選舉迫近,調查需時(原來是廣告公司美術組的錯),來不及改正。只能要求媒體少播那套宣傳片。

後來我跟娛樂事務管理主任分享此事,主任說當我的意見送到廣管局,高層很震驚:「那套宣傳片錯了,誰說的?Norman LEUNG?(梁乃鵬,當時的廣管局主席兼選舉管理委員會成員)」無論如何,當你的意見有機會得到反映也得到結果,那種滿足感可謂難以言宣。

Labels:


 

Dream and Pride

記得五年前,一次同學在電視看到我被訪問有關公共衛生的問題,她在電郵說「我以你為傲!」(原文是”I’m proud of you!”)

我心裡想:「以我為傲?有錢就以我為傲!」諸位看官,或許大家要奇怪為什麼我想得那麼市儈。可是我想到近日讀了些部落格文章,說父母為了生活,只管講錢。子女們努力滿足家人的期望,活動和娛樂的空間受到很大的限制,有夢想也裹足不前。

我深深明白你們的苦悶,只是或許我覺得這些人人都這麼經歷,寫出來沒什麼意思。可是想到近日自身的際遇,我也多說幾句。

馬丁路德金說:“I have a dream my four little children will one day live in a nation where they will not be judged by the colour of their skin but by the content of their character” ,“content of their character”一般譯作品格,我姑且譯作內涵。可是一個人的“character”有多少”content”很難衡量(judge),很難量化(quantify)。結果有些家長,就索性以錢衡量子女的表現了!誰個「生性」(我不知國語怎麼說,大概是善體親心罷),會多賺錢就疼誰多點兒,當然這種父母又有幾個讀過馬丁路德金?

許冠傑有首叫「天才白痴往日情」的歌(國語版叫為了愛夢一生),雖然那首歌根本叫「往日情」就可以,只因它是電影「天才與白痴」的插曲才取了這個不倫不類的歌名。可是我想到自己也有不少學歷較高的朋友,一段段的「往日情」(當然我不是「白痴」,情也只是友情!) 為什麼我們的長輩,那麼在意學歷、收入甚至背景?

我深深明白,他們受過貧窮和白眼的痛苦,所以在那麼渴望我們能不再走他們的路,讓他們能真真正正的「以我們為傲」。我偶然找到一篇文章說:「我有一個夢,學校再沒有名校等級之分,同學們不會因進不了名校而被家長責備、鄰里暗笑、同窗分離!」或許我會將這句話改成「我有一個夢,縱然社會仍有階級之分,可是仍盼望朋友們再不會因錢賺得不夠多,成就不如他人而被家長責備、鄰里暗笑、同伴分離!」共勉之!

Labels: ,


 

相信大家都懂得這個售字吧,還說得出是「售賣」、「出售」的意思。可是要是你讀文言文,碰到「不售」、「一試得售」,卻是「考中科舉考試」的意思。我不明白古人為什麼要用這個售字表達這個意思,難道功名(今天的說法是學位)就像商品一般買賣的麼?

可是當我讀到「不售」、「一試得售」,卻想到人生的際遇。誰不盼望「一試得售」(考試考一次就成功了,見工見一次就找到工作」?「不售」常讓我想起英文的"Not for sale",或許這是現代漢語的解法。為什麼投了那麼多求職信還是「不售」?或許也只能怪自己「無貨可售」,人的價值也成了商品了。

Labels: ,


Wednesday, October 26, 2005

 

影視處諮詢小組(二):細說從頭和組員情誼

昨晚(10月25日),我終於參加了小組的會議。討論到電視通用業務守則的條文修訂、應否讓占卜星相的廣告在電視播放和應否把「成見」(stereotype)納入業務守則。碰到了組員珠姐和崔先生。會後一起坐公車回家,談起了近日的政改方案。回想當年,我們很喜歡會後乘車暢談地方事務。想起在一九九五年立法局選舉時,在小組會議上有人問我是否參與助選活動,會議上也充滿著:「幫邊個?」(支持哪一個候選人)之聲。當主任和組員問我有關選舉論壇節目的意見,我當時說:「我不但喜歡看,天天追看,回到學校我還跟同學一起討論呢。」在2002年區議會啟德選區補選,當時我為一位好友助選。當時一位組員卻為另一政黨的候選人助選,當然我不好意思說,說我是偶爾經過那兒吧。結果我還是讓他看到我穿著好友的那個黨的戰衣拉票,結果那位仁兄現在也為該黨(2007年5月31日按:該議員現已退黨)的議員當助理。

要是你熟悉香港歷史的話,會知道自從一九六七年暴動以後,政府為了加強官民溝通,讓下情上達,避免以前的「上有上管治,下有下生活」情況繼續,於是設立了例如民政處,互助委員會等的地方機構和組織。不少組員就來自各種地區組織,甚至有政黨背景。當初小組成立,影視處招募組員也是向這些組織「埋手」的。我曾認識一位資深組員就是在1982年小組建立時加入的,她曾告訴我,「人們說我們中國人一盤散沙,政府要讓我們基層市民團結起來,於是就協助組織例如街坊會呀、互委會呀、業主立案法團呀......還有我們小組。只要政府賞識,這些地區領袖就會選入分區委員會,一層層的將意見直達中央政府(按:指當時的香港政府)。要是你有興趣參政,這是其中一個較正統的途徑。」當然英國人沒有那麼「偉大」,可是這類小組卻讓許多地方人士對各樣問題發表意見,我最impressed的要算是組員在地區事務上的熱誠,對傳媒的關注,以及那份質樸和古道熱腸。雖然有時彼此未必記得對方的名字,可是在一聲半聲的問候中仍感到親切和溫暖:「最近你好像胖了啊!當初入組你也沒有那麼胖……」「將來你要當民政主任呢!」

Labels: , ,


Monday, October 24, 2005

 

影視處諮詢小組(一):十年

看到這個題目,大概也猜到又是一個長長的系列。明天(10月25日),我會出席影視處電視及電台廣播諮詢小組的會議。不經不覺,我已參加了這個小組十年。根據規定,參加了十年就得退役。我曾經在友站寫了一系列關於我參加這個小組的筆記,時光飛逝,當日我所記述的事很多已時過境遷。我也得花上很多時間整理這些原始資料,所以看過原作的朋友或許發現已砍掉不少內容。有時也慨嘆從前我很關心社會,參與不少社會行動和公共服務。如今卻常常感到冷漠和無奈,難道這是成長的必然?誠然當日許多人和事都變了,情懷還是不變

談一件事吧,記得一次我參加了小組的會議,看見了久違的組員。會後我到三聯書店,偶然發現了一套一位認識的朋友翻譯的書。那天心情不怎麼好,我慨嘆我這麼的心情碰著「她」真不及時。我查閱我的舊筆記,談到早年我參加小組,負責我組的那位娛樂事務管理主任很年輕親切,也很關心每一位組員。有時我有一些關於影視的問題,或者心情不好,我會致電主任,他也會不厭其詳的給我解釋。雖然我只跟他談影視的問題,但從他親切的問候中,得到一些紓解。現在的小組不再以十八區(district)而港九和新界兩個地區(region)為單元,主任已很難逐一關心每位組員,那麼久才開一次會,誰個是誰個也不認識了。不過我想,如果我工作或是什麼不開心,開了會見了組員還是不開心,看了書還要看了「菲菲」的書還是粉不開心,那天恐怕是我要接受什麼舞蹈治療的時候了!幸而我還沒有到了這個地步

就說說影視處電視及電台廣播諮詢小組(Television and Radio Consultative Group)是什麼吧,以前叫做電視觀眾諮詢小組(Television Viewer Group)。是政府為了廣泛徵求公眾對電視節目和廣告的意見,幫助廣播事務管理局(廣管局)了解社會人士對電視節目及廣告標準的看法。小組在1982年設立,只要十五歲以上的香港居民,在影視處宣佈招募成員期間到民政事務處索取或在網上下載一份表格,不超過報名人數限額(以往是分區招募的,每區上限為三十人。現在是全港性的,分港九和新界兩大組。超過了限額就要抽籤)就有機會被委任為成員。任期為兩年,跟香港郵政顧客聯絡小組一樣屬義務性質,沒有任何性質的報酬。以往當滿了五年或十年,可取得一份長期服務的證書,這般一回有沒有呢?

我參加這個小組很偶然,在1994年5月,我參加了一個電視牌照中期審核公聽會,當時本港兩間免費電視台要根據廣管局的規定作中期檢討,廣管局為了讓市民就電子傳媒發表意見,搞了那次公聽會。那次的經驗讓我關心起廣播政策,後來我是看到香港電台的節目「奉告」(一個宣導政府新政策,解答市民對政府部門的問題、意見和投訴的節目,已於九十年代中期停播)得知小組招收新成員才報名參加。起初我真的很期待每次開會與組員相聚的時刻,可是後來忙得連半年一次的會議也難以出席的,組員也很疏離甚至不認識了。

Labels:


 

阿布賈

報載尼日利亞(Nigeria,台譯奈及利亞)發生了一宗空難,該機由濱海的前首都拉各斯(Lagos)飛往中部現時的首都阿布賈(Abuja)。我有一位朋友有機會認識該國和它的鄰國加納(Ghana)的朋友,一次我到尼日利亞駐港領事館拿了些該國的資料,我給我的朋友看阿布賈的圖片,她說:「這就是國家首都?那麼像我們的屯門元朗」(她住在屯門,又真的很像屯門元朗的鄉郊地區!) 雖然現時這些國家行總統制,可是仍然有君主(kings)和酋長(chiefs)喔。

Labels: ,


Sunday, October 23, 2005

 

好的香港故事,誰的香港故事?

近日黃仁龍接任律政司司長,財政司司長唐英年譽之為一個「好的香港故事」。那是個很典型的"From rags to riches",社會學家稱為「香港夢」(Hong Kong Dream)的香港故事----基層出身,刻苦向學,後來事業有成,成了成功人物。有人說自曾蔭權當了行政長官以後,「精英主義」(Elitism)回潮----我不是反對精英主義,不竟每個社會都需要精英。

有人說我很喜歡、也很著意為社會上一些被人看不起的人、一些弱勢群體發聲,真的,或許自己也是這麼的人。我深深覺得傳媒很著意為某些階級作喉舌,為「精英」唱讚歌,或許在傳媒裡的也是這種人。家人就很喜歡看中產劇,聽訪談節目,尤其那些反應快、口才好、品味高的被訪者。「取法乎上」是對的,可是那些拙口笨舌的,「心裡有話想說」卻不善說話的就要被摒諸言論自由的行列?

還有,是不是那些逆境自強大長今式的故事才是「好的故事」? 平凡人的故事就不動聽、不能記諸歷史? 我讀到下面一則故事,在紐約有一個Story, Inc.,剛開始好像在中央車站(Grand Central Station)讓人付費口述災難事件(戰爭、恐怖事件之類的)的個人感想以供錄音存檔。後來他們在世貿大樓炸燬的現場停了一輛Story, Inc.的白色大車,就有很多紐約人進去口述這次恐怖事件的種種體驗與哀傷。就算我們沒有Story, Inc.,傳媒還是充斥著精英們的故事。Blog,是不是該可以讓更多人發聲,說出自己的故事?這是你的故事、我的故事、真正的好的香港故事。

Labels: ,


Thursday, October 20, 2005

 

與兒子在巴士上的一席話(轉載文章)

本文作者為葉亮星,是我教會的傳道人,多謝他的同意轉載下文。

自從搬回沙田居住之後,幾乎每天早上六時半,就得送兩個兒子到九龍上學去。我不能很清高的說,每日都很心甘情願地早起,但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卻是一段親子的好時光。兩個兒子常會顯出捨不得我們返教會事奉的情緒,我就「引經據典」地提醒他們:有關一則調查報告記載,在香港的父子相聚溝通的時間平均僅得六分鐘。我每天與兒子相聚溝通的時間,比這個平均數比較起來,簡直可以用「上佳」來形容。我當然體諒每個這段年紀的小孩子,都渴望父母常留身邊,可以哄哄他們、聽聽他們的心聲、分享他們喜與憂......等等。

2005年9月8號早上六時十分,我如常早起做了「指定動作」。誰料,我們趕不上平常搭的那班車。「塞翁失馬,焉之非福」,遲了一班車反而有空位讓我們「三仔爺」坐在一起。小兒浩霖就對我講述他們昨日在家的平台的遭遇,事關一位被眾人排斥名叫小俊的小朋友,老羞成怒襲擊其他小孩子(包括我兩個兒子)的個案。其實,前一晚小兒已經驗致電教會向內子打小報告,我無意中聽到了。我即時的反應是心裏很生氣,但我按捺自己的情緒不好衝動;再說內子已經教導他們暫時遠離小俊,免再受傷。我無意在此評論內子的做法,只是在我的觀察和思考當中, 神給我另外的想法。

我就跟兩個兒子商討怎樣處理此事為最好的方法?可能他們向我報告此事的目的是要我好好「處置」小俊,為他們消消氣吧!真可惜啊,事與願違。

首先,我肯定他們的看法:「小俊高空擲物和以暴力解決問題是不當的行為」!他們很開心得到我的認同。

接著探討「為何小俊有這種不當的行為?」這有無數個可能性,可能他的父母疏於教導、小孩子貪玩、希望引起他人的注意、遭他人的排斥、不懂得以言語表達自己,導致以較粗暴的行為表達不安的情緒,他很珍惜彼此間的友誼、自卑、魯莽......等。(按:原文如此,大概的意思是「他其實很珍惜彼此間的友誼,只是比較自卑和魯莽而已」)

跟著探討「如果他們的角色和處境與小俊調轉,可能會出現的情況是如何?」的問題。我告訴兒子們要感謝 神賜他們有兩位做傳道人的父母,懂得以聖經的真理教導他們,不至於落到小俊的地步。另外,盡量用愛心、勸導、包容和接納去感化小俊。兩個兒子一直保持沉默地聽著,彷彿深深反思,又似乎似明非明的。不知不覺間,我們到了學校門口,又是時候「講拜拜了」。

我親愛的孩子們,我知道你們覺得很為難。爸爸想你們學習「愛你們的仇敵,為那打你們的祝福」這事難如登天。但另一方面似乎又覺得為父的講得有道理,軍令如山,非行不可。其實╴為父的並非強逼你們一步登天,乃是希望你們和為父的一同學習主耶穌基督的榜樣。「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 神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按:新約聖經.羅馬書5:8) 我深深的相信有那麼一天,基督的愛和光輝透過你們身上發揮得淋漓盡致。那我就老懷安慰了!無論如何,我永遠對你們不絕望!並以永遠的愛愛你們。

主的奴僕:葉亮星

主曆二零零五年秋季

Labels:


 

無懼碩鼠,為貓請命--給阿Mi的一封信

星期一下午我到林浩揚議員辦事處,看見一隻貓,他說用來捉老鼠的。我問浩揚牠叫什麼名字,牠叫阿Mi,我說:「阿Mi,給我捉一隻米老鼠回來!」(當時我給浩揚一份「他約我去迪士尼」和「他賣我俾迪士尼」的歌詞) 浩揚說阿Mi很受歡迎,有些街坊甚至會特意跑到議辦去看牠。

後來我和他到街上走走,居然發現街上真的有老鼠!雖然我不懂貓語貓文,可是還是決定給阿Mi寫下面的一封信。有懂貓語貓文的請代翻譯:

阿Mi:

你為議辦的職員、街坊甚至訪客帶來那麼多的歡樂,認識你可真是我的榮幸。我深願你能當好這個貓議員,好好的為街坊捕鼠,還要驅除那隻在大嶼山的巨鼠。無負貓民(我還想說「人民」)的重託,為貓請命,捍衛貓權。願該區的居民,甚至香港和台灣的人們也能愛貓護貓,了解動物權益。我不知道台北的貓是不是跟你說同一種語言,我還想請你代我轉告我那位在台北市的朋友的貓,有一天「貓議會」能廣設於中華大地。你主人的那個黨不是要「建設民主中國」麼?

祝你快樂~! Miaow...

你的新朋友

暉暉

後記:當我寫這封信,忽然想到我寫給女生總要用「妳」字,卻沒有一個動物用的「你」字。又是的,誰個會給動物說話甚至寫信? 難怪只有「牠」! 還有,為什麼要從牛部呢? 「你」是貓喔! 不過就是英文也只有you, it和they。

Labels: ,


Saturday, October 15, 2005

 

當Kellyjackie和肥榮的歌交響時

我很喜歡流行歌曲,我喜歡高歌,連我的部落格也充斥著不少流行歌詞。近日Kellyjackie的名曲他約我去迪士尼唱得街知巷聞。結果就有一班朋友按「他約我去迪士尼」的譜填了一首他賣我俾迪士尼,對迪士尼文化大肆批判。居然也惹來人們的注意,還在報上刊登了歌詞。

當我讀到那則報導,立時在該部落格回應。說一晚在電台聽到「凱莉積奇」那首歌,居然越聽越不想聽。為什麼我聽Twins森巴皇后、聽吉絲締的衣櫃我不會想那麼多;卻為陳曉琪的金曲而三嘆,聞「吉絲締」(不是那隊組合Krusty,而是「他賣我俾迪士尼」的原唱者Christy,該曲由 肥榮填詞)的傑作落淚?(當然我沒有真的「狂歌當哭」,反正也沒有人要求或強迫我每天要聽要唱「他約我去迪士尼」(或「他賣我俾迪士尼」!)

那些關於迪士尼文化正反的意見,甚至在中學國文課本也有這種文章(有一篇甚至是一位被稱為「章規之王」的黃世澤寫的。那些甚麼全球化、甚麼工人權益我全知道。只是,下周日我還是要跟我區的議員辦事處搞的本地旅行團一看迪士尼的煙花、再遊那個甚麼迪欣湖!只是,我那天要唱甚麼歌呢?

Labels: , ,


 

為今日、也為未來感恩

「走過了那麼那麼多的日子,現在要告別了。我為今日、也為未來感恩」這是今天我離開我現時的工作單位時,我給經理的結語。早陣子在友blog讀到一篇題為「感謝」的文章,他大概要為有份創作那首「他賣我俾迪士尼」的幕後功臣致謝吧。我當時想起下面一首歌,或許今天給大家送上這首歌就更適合了。

感激 周慧敏 (以國語演唱)

作詞:黃桂蘭 作曲:楊明煌 編曲:屠穎

那一個多事的秋天 
有你陪著所以容易走過 
即使在最深沈的時刻
那一段失溫的日子 
有你覆蓋著我單薄的心 
即使在最陰冷的角落裏
別以爲我真的不明白 
你寵我寵得像個小孩

說感激 說不完的感激
說感激 說不完的感激
我生命裏所有的好 
都是由你開始的 說感激

Labels: , ,


Saturday, October 08, 2005

 

一個廣告代言人的故事

很喜歡蘋果日報一個叫「一個人一個故事」的欄目,內容通常是人物專訪,這些人或許有一點兒的知名度或社會地位,但不一定廣為公眾認識。有譯自外電的,也有本地人物。星期四有一篇介紹為Kinder巧克力(chocolate,港譯朱古力)當了32年代言人的德國人奧伊林格(Günter Euringer)的故事讓我很深刻。

1973,奧伊林格的媽媽當時任職廣告公司,有次她帶同十歲的奧伊林格去試鏡拍照,想不到竟被廣告公司看上,就這樣拍了Kinder巧克力廣告,此後32年,他的肖像就在全球熱賣的Kinder巧克力包裝「亮相」。

當他第一次在超市看到自己的相片,的確感到很驕傲。但後來他就老大不願意人們認出他就是那位巧克力男孩。最令他煩厭的,是人人都追問他拍廣告賺了多少錢。原來他當年的廣告費只有三百馬克(今天約一千四百港元)。

時光飛逝,巧克力男孩已成了一個大男人,笑容依舊燦爛。他說:「巧克力男孩現在可能老了點,但內心常保持當年的赤子之心。」他現時的工作跟巧克力無關,而是任職攝影師和電影製片,甚至已在家鄉慕尼黑成家立室,有兩名子女。

朋友,你喜歡看廣告麼?有沒想過拍廣告?有沒有因為看了一個廣告而想要買一種產品? 高中時候我也嘗被一些所謂「星探」「發現」,說我外型很適合拍廣告。一次同學在電視看到一個「廣健堂龜苓膏」的廣告,問我「班長,你去拍廣告麼?」回家一看那位代言人真的很像我!只是要是我這個班長拍廣告,恐怕班譽受損!

很多人以為拍廣告可以賺很多錢,原來為蘋果iPod當代言人的那位舞蹈員,居然生活拮据得沒錢買一部iPod! 原來很多廣告代言人甚至一生也沒用過他代言的那種產品!近日媽媽也買了些龜苓膏回家,我也問她是不是廣健堂的!年輕時很喜歡周慧敏(Vivian Chow),她曾為日本花王(Kao)公司代言詩芬(Sifoné)洗髮水。可是後來傳媒披露廣告上她那頭長髮的所謂「美麗奇蹟」根本是拍攝廣告的技巧!我曾經在街上拿了一支詩芬試用裝,誰知用完了以後甩了許多頭髮!一次跟同學看著雜誌上的洗髮水廣告,同學A說「班長,不要用蘭姿(Nouriché)啊!」 我說「A,妳也不要用詩芬」A說:「總之就不要用二合一洗髮水!」

Labels: ,


 

路平

明報讀到光華新聞文化中心(台灣駐港的文化機構)的主席路平(筆名平路)的專訪,她實在美極了!讓我驚為天人。我讓媽媽猜她多歲,她說廿多,原本她已經52歲了!可以做我的媽媽了。

後來我又在亞洲周刊看到一張圖片,是成龍和一位女士的合照,我想她是一位新晉女星麼? 原來又是路平!你猜我會不會因她的美貌而看她的作品?只是坊間充斥著許多有著美美的封面女郎,內容卻空洞無物的垃圾書!我相信路平絕對不是,但真的很吸引。

Labels: , ,


Thursday, October 06, 2005

 

我曾用心愛著你

有位朋友曾想過要寫自傳,可是一來他還很年輕,二來很多人物至今仍然在世。我說我才不介意他寫我喔!

我當然還沒想過要寫自傳,可是我曾想過要寫一個系列,就是想寫一班曾經讓我很感動的女孩子。她們溫柔細心、善解人意,有些甚至多才多藝,她們是要用真心真意去關心甚至去愛的。很可惜很可惜,因為各種原因,她們只能是我的朋友,有些後來還失去了聯絡。當然,她們還在世。

很喜歡潘美辰這首歌,或許她們我曾經真心真意的想念過、感動過。今天部份已經各散東西,不知到底在那裡。可是,就算事隔多年,我還是會永遠把你們留在生命裡。(留意,我不用「妳們」。或許可以擴大為「真心關懷,讓我感動的朋友」,包括男性)



我曾用心愛著你 曲/詞/唱︰潘美辰

我曾用心的來愛著你
為何不見你對我用真情
無數次在夢中與你相遇
驚醒之後你到底在那裡

不管時光如何被錯過
如果這一走 你是否會想起我
這種感覺往後日子不再有
別讓這份情換成空

你總是如此如此如此的冷漠
我卻是多麼多麼多麼的寂寞
事隔多年 你我各分東西
我會永遠把你留在生命裡


2006年8月31日補述:我抓到這個MV實在太有趣了,雖然不是源自「你管」(YouTube),但挺配合歌詞的內容。 是啊:「事隔多年,就是你我各分東西,我還是會把你永遠留在生命裡。」

2008年8月31日補述:上述MV連結已失效,已補YouTube

Labels:


Wednesday, October 05, 2005

 

一格一心事 一格一歷史

要是你聽過曾志豪張韻琪主持的港台節目不是請客吃飯(現已停播),你會記得一個叫「爬格仔」的環節的一句開場白「一格一心事,一格一歷史」。那時部落格還沒有今天那麼火,那是個選讀報章專欄的環節,香港人稱那些專欄作家(columnist)為「爬格子動物」。我想起網中人這首歌,雖然那時根本就還沒有互聯網,卻唱出了很多互聯網使用者的心聲:

回望我一生 歷遍幾番責備和恨怨
無懼世間萬重浪 獨怕今生陷網中
誰料到今朝 為了知心我自投入網
人在網中獨回望 世間悲歡盡疑惑……

「一格一心事」,想起有一段時間我心情不怎麼好,很喜歡在某部落格留言,傾吐諸般的心事。我和友人笑說我把我的心事都拋到海峽彼岸,拋到福爾摩莎(Formosa)!誰知友人說有心事很正常,何不直說而要拋得那麼遠!還有,什麼福爾摩莎是葡萄牙人的說法!或許可以拋到維多利亞港,總之不要在維多利亞港拋垃圾就可以!

「一格一歷史」,想到2003年七一遊行我曾寫了一篇遊行日誌,後來還登載在一份叫「網上飄流的香港家書」的刊物,我後來還說這些文字紀錄將會成為社會史上的珍貴文獻。相信沒有多少個部落格寫作人想過要寫歷史,可是要是若干年後再看這些文字,不就是能補充很多官方主流史的不足麼? 雖然在我的部落格或許看不到CEPA、看不到自由行;看不到曾蔭權、看不到負資產。可是我參與政府搞的諮詢聯絡小組、牛棚書展Roundtable活動,甚至我的諸般心事為什麼就不可以是香港史的一部分?

Labels: ,


Tuesday, October 04, 2005

 

對面的女孩看過來--記2005牛棚書展

今年牛棚書展真高興,周六那天碰到了在肥力的無邊吹水會認識的思存Angus華利。還有一些「一年才能見一次」的朋友,就是 學聯社運資源中心(一般稱為8A或8樓)的彩鳳(去年見過)。 洛謀本來也是這種「一年才能見一次」的,但因無邊吹水會再次認識,很快又見面。他們每年都在牛棚書展擺攤,我也碰到青年公社的陳景輝和一班來自香港理工大學的社運人士。

彩鳳帶了一個「大聲公」(揚聲器),結果我拿了來唱了幾句他約我去迪士尼(我的改編版)和古巨基勁歌金曲(選段)。當洛謀來到,我和彩鳳這邊來了一位Ming。洛謀後來手舞足蹈起來,彩鳳也跟著起舞。因為洛謀就在我們的對面,我們這邊又是兩位女的。我拿著大聲公跑到洛謀那邊,唱起「對面的女孩看過來、看過來、看過來,這裡的表演很精彩......」唱到「寂寞男孩的悲哀,說出來誰明白?」洛謀說寂寞的是我呢!(相信他很快就喝上了肥力那杯奶茶,不過我很欣賞那首歌和浪花一朵朵說的那種很單純坦率的男孩子情懷) 我買了朱利亞尼決策時刻,離開會場前我又買了洛謀黑鐵時代之歌的親筆簽名本。

參觀完書展後到銅鑼灣參加Roundtable迎新會,終於如願加入。有五位staff和五位新成員出席,派發了Roundtable的活動單張和Meta雜誌。近日醉心寫blog,動輒一點才睡。無奈舅父歸期已至,家母又為添置家具開支發愁,可真是「寂寞男孩的悲哀,說出來誰明白?」!

附:珍珠無淚,小P有愛--記2004牛棚書展

自2003年起,我每年都參觀牛棚書展,每年都寫一篇觀後記,近日找回2004年的那篇。「小P」是我的一個筆名,請梁國基先生原諒,用上了這個稱號。因為當日我在留言板上用的就是小P,為求紀實,不敢妄改。

2004年11月7日,我參觀牛棚書展。碰到一位學聯社運資源中心
叫彩鳳的,覺得我似曾相識;又認識了一位叫陳珍珠的中四女生,於德愛中學就讀。給我展示她的"My Melody"錢包和裡面的各種卡片,包括她多年來的學生證。還介紹她最愛的書,播她和我也喜愛的林心如歌曲。她首先在地上用色粉筆畫上了一個人形,像交通意外警察在地上畫的那種,寫上My Name is;我則用色粉筆在地上的「她」身上畫上一隻手,並用她的筆寫上「唔好搞我呀」(不要碰我啊!)的字樣,還有人為這幅「畫」拍照。結果離開會場時我在留言板題上「珍珠無淚,小P有愛」八字,以留紀念

按:「珍珠淚」本來是黃霑填詞,陳美齡主唱的一首歌。我們談得畫得那麼開心,那有淚?)

Labels: , , ,


 

百法百眾

《百法百眾》(Justice for All)是 無線電視製作的法律常識遊戲節目,有人說它很像美國的《人民法庭》。每集會有兩個生活化的個案,讓在場一百位現場觀眾作判斷,有現場嘉賓給予意見。經過一番爭辯和改變決定,最後有兩位現場律師提供正確答案。家母很喜歡這個節目,因為她喜歡看關於法庭的電影和電視,喜歡舌劍唇槍的思辯過程。每晚都囑咐我一定要錄,一集不漏(結果,10月19日漏了上半節)。對她來說,《百法百眾》和每晚的三線連續劇是她很重要的精神食糧。

有人說這是個法律普及(法普)節目,可是見不見得每一個市民都能把「香港法例第幾章第幾節」隨時徵引,把《基本法》倒背如流才算是「法普」? 我在台灣旅遊期間曾在書店找到《六法全書》,可是我沒有買。一來中華民國憲法和港澳關係法我早已有了,第二我買了也用不著。我想《六法全書》那麼容易買到,可是見不見得台灣人都很懂法律? 家母也曾經很驚訝為什麼香港基本法那麼薄,不像李柱銘的辦公室背後那套卷帙浩繁的香港法例。我給她看兩岸和美國的憲法,都很薄! 憲法、基本法和「六法」都只是總綱,實際操作的就是卷帙浩繁的條例。

我也曾想過,為什麼法律、會計和船務不能像中英數成為學校裡的必修科? 我大專的時候聽見念會計和測量的同學要修法律,我竟覺得這種科目很值錢!當然這是個很錯誤的觀念,學術無分界限,不該分等級更是我的信念。我曾替同學到金鐘的高等法院法律圖書館查考案例,頓感法海茫茫!我近日看了《給老師的信》,原來在學校裡念什麼的決定其實是很arbitrary的!究竟我們需要怎麼樣的「法普」?

Labels: , ,


 

紫丁香與紅寶石

很巧,10月4日是小丁和RUBY的生日。雖然這兩個人根本就素不相識,分處不同圈子和領域,可是卻恰巧同一天生日。紫丁香的芬芳,紅寶石的璀璨,就在這裡交相輝映。我深願RUBY能繼續散發那份生命的光芒,靈命日進;盼望小丁永遠青春可愛美麗之餘,也希望她早日認識主,有了,妳還有返教會嗎?

Labels:


Monday, October 03, 2005

 

一位圖書館員的生命

本文為轉載(附回應),原著者為劉錦昌

托爾斯泰眼中的基督徒

近來有機會閱讀到若干有關俄羅斯東正教思想的資料,看到在東正教這一大支流中,千年來俄羅斯教會發展的特色和基督徒的見證。在俄羅斯的思想家中,有一位鮮為人知卻被托爾斯泰稱呼為真實的基督徒的,他就是費奧多洛夫(Nikolai Fedorovic Fedorov,1829~1903)。其實,費氏和十九世紀俄羅斯不少思想家多有相識,因為他本身幾乎沒出版任何作品,所以知道他的人實在很少。

出名的俄國哲學史家洛斯基(H.O.Lossky,1870~1965),在他的《俄國哲學史》書中常以嚴苛的態度批判歷代哲人,但是當他談到費奧多洛夫時,出現的是難得的筆調,介紹費氏生平中許多感人的事蹟,筆者猜想或許冷酷的哲學史家也被費奧多洛夫生命中所流露的點點滴滴所感動;若要較詳盡瞭解這位俄羅斯哲人的思想和生命歷程,可以參閱徐鳳林所著的《費奧多洛夫》一書(台北東大圖書公司印行)。

超越私生子的命運

費奧多洛夫本姓是加加林(Gagarin),乃俄羅斯望族之一,祖父曾任沙皇的國務大臣,父親喜好藝術而生活浪漫,常在夜半幽暗無光中,用小提琴聲宣泄對生命無奈之感。據說費奧多洛夫的母親也是貴族小姐,但是和費氏的父親沒有正式婚姻程序,導致費氏成為私生子。父親破產後將他交給叔父撫養,一八五一年叔父去世造成費奧多洛夫失學,沒能完成大學教育。這年秋天開始到一八五四年初,沒有人知道費氏怎樣過活,但是顯然地,他的生命精神有極大的轉變,他備嚐人間冷暖,只有在教會中感受到生命的意義、基督是復活者;他從教會的每一種禮儀生活體悟其內在深刻的精神。他擔任過家教,後來幾十年間服務於莫斯科一家博物館(後來的列寧圖書館)當圖書管理員,他在這小事上忠心,博得各方人士的推崇。

專業精神及小事上忠心

費奧多洛夫身為圖書管理員,卻充滿熱忱,他記得館裡收藏的每一本書及其位置,對於各種行業的讀者,他除了幫他們找出需要的書之外,還為他們提供其他參考資料,而每位與他接觸過的人,都佩服他知識的準確和多樣性。洛斯基曾敘述一段有趣的記事:一八九○年代初,一群工程師想對西伯利亞鐵路路線的勘察工作找進一步的資訊,費氏除了為他們描述他所瞭解的西伯利亞外,在他看過鐵路設計方案後,他指出圖上漏畫一條重要的小河,而且有一處山的高度測量有誤;兩年後,從西伯利亞回來的工程師回報說,費氏的說法是正確的。

像基督般分享生命

圖書館員所得微薄,但他仍將每個月薪金的一部分用來幫助窮困的學生,自己常年一身裝束,甚至沒有床就睡在木箱上,他的食物通常只是一杯茶、乾硬的麵包、乾酪或鹹魚,他拒絕更高的收入,生前除少數幾篇以筆名發表的文章外沒有印行任何著作,他認為圖書館應免費提供圖書供人研讀,人的思想應是屬於一切人的財產,拒絕出售著作牟利,他主張人類不應當追求名利。徐鳳林在《費奧多洛夫》裡頭記載,他的月薪卅三盧布,自己只用八盧布(五盧布買煤取暖升火,三盧布用來吃飯),剩下的錢是賙濟他人和購買圖書。據說每月廿日他領薪水的日子,就有一些貧窮人來找他,他將領到的工資大部分發給這些人。他的上司館長多次要為他加薪,費氏則總是將機會讓給其他更需要的同事。

費奧多洛夫同時代的人形容他,幾十年間沒什麼外表上的變化,一身舊衣可是絲毫不顯髒亂,精神一向飽滿有力;當他去世時,大部分莫斯科報紙都登載了訃聞,告訴市民這位莫斯科的蘇格拉底不在了。他反對人家為他拍照,他的肖像得以存在是因友人遣畫家悄悄躲在圖書館閱覽室書架後偷畫他的長相草圖,後來在他死後多年,據此草圖才畫了他的肖像。那他是一位與世隔絕、孤芳自賞的獨善其身者嗎?

思想人格遺留的風範

費奧多洛夫逝世後,他的摯友將他留下的兩卷《共同事業的哲學》出版,共印行四八○冊,分送給一些圖書館、學會,以及愛好、感興趣之人士。洛斯基告訴我們,所有認識他的人都對他充滿敬意,對他的思想極感興趣;托爾斯泰不但指出他才是一個真正的基督徒,也表示費氏非常窮,但卻把所有東西全獻出去,而又能那麼高高興興地。從費氏所遺留的思想中可以發現,他對復活信仰的堅持,本著基督信仰又強調需以科學精神與方法來建構人類共同理想的社會,他認為基督宗教是唯一能使人類走向普遍拯救之路的宗教,可是到如今人類仍在苦難困境中,這乃肇因於基督徒未正確理解福音。

基督信仰中的簡樸生活

耶穌基督福音的精神是一種徹底的改變,當人與基督相遇時,他會悔悟、痛改前非。像撒該就將自己的財產捨了,教會史上的聖安東尼、安波羅修(Ambrose)及奧古斯丁師徒在遇到了主耶穌,就將財產全然捐出成為傳講福音的人;保羅在大馬色(Damascus,一譯大馬士革)路上被主抓著了,從此他視萬事如糞土。費奧多洛夫雖歷經生命中諸種苦境、百般受歧視,在基督裡、在祂的聖教會中,他深感就像在家的感覺,他像但以理及其同伴,粗茶淡飯清水菜蔬就比美宴佳餚更強,而上帝也賜給費氏七十餘年的見證生命,不用話語乃以行為實踐基督精神。

截然不同的生命態度

毛澤東曾當過北京大學圖書館館員,他也是一位喜好詩詞筆墨的人,圖書館是他人生轉進之處,在那裡他感到受屈辱,但也在那裡他遇知音恩人並與楊開慧結為夫妻;毛澤東的一生就是為向他人證明自己行,包括中共建國後,有一次他乘船渡揚子江,跳入江中游水得意於屬下的掌聲中。文化大革命間,億萬人民幸福常繫於他一人的喜怒之間,玩弄權術惡鬥當年革命同志。費奧多洛夫數十年間,安份於小小圖書館員的工作,在那卑微的職務上服事他人,忠於信仰實對良心,更不求遺名世間,他呼籲人們尤其是基督徒正視復活的信仰,提醒我們生命的延續性;對於生死問題,費氏終身關心當中的奧秘。毛澤東生前叱吒風雲、不可一世,可是臨終時他畏懼面對,問及旁人果真有天堂地獄;費奧多洛夫一生命運多舛,可是他處之泰然,猶能助益他人、受重士林,我們從這看到基督徒生命的意義。一樣的圖書館員,截然不同的生命情操與內在境地。

(全文轉載完)

我曾在一家書店工作,我也有朋友曾在香港公共圖書館工作。有一位書店同事給我談起台灣廿四小時營業的誠品書店,我說難道我睡不著覺夜半三點鐘突然要買一本書? 他說世間可真的有這種人。後來看了一些文章,原來毛澤東莫說夜半三點鐘突然要找一本書,哪怕找一個人那麼夜也得給他找到,他是主席喔!可是要是你有錢可以買很多的書,或許那時你已經沒時間看;有了權力整個國家得按照你的意思去改變,或許那時你已經沒有朋友。有人曾告訴我:「明暉你那麼喜歡歷史,也該懂得在歷史中汲取一些教訓吧」光輝的生命,或許就在於謙卑和知足。喜歡閱讀甚至喜歡歷史都是好的﹐要是能懂得分享,不在乎名和利,寫blog不在乎回應率,或許這才是愛書人的生命。

Labels: , ,


 

一生中最愛

很喜歡這首歌,尤其是「寧願一生都不說話,都不想講假說話欺騙你」這句歌詞。雖然我還沒有找到我的「一生中最愛」,送給大家。



一生中最愛 譚詠麟
曲︰伍思凱 詞︰向雪懷 編︰盧東尼

如果痴痴的等
某日終於可等到一生中最愛
誰介意你我這段情
每每碰上了意外不清楚未來
何曾願意 我心中所愛 每天要孤單看海

寧願一生都不說話 
都不想講假說話欺騙你
留意到你我這段情
你會發覺間隔著一點點距離
無言地愛 我偏不敢說
說一句想跟你一起 哦……

如真 如假 如何分身飾演自己
會將心中的溫柔 獻出給你唯有的知己
如痴 如醉 還盼你懂珍惜自己
有天即使分離 我都想你 我真的想你

如果痴痴的等
某日終於可等到一生中最愛

Labels:


Sunday, October 02, 2005

 

香港郵政CLG(五):細說從頭和活動剪影

不經不覺這個系列來到第五篇了,或許該解釋一下何謂顧客聯絡小組(Customer Liaison Group[CLG])吧,1992年香港政府推行服務承諾(Performance Pledge)計劃,所有直接服務市民的政府部門都會公佈服務承諾,讓市民知悉部門提供的各項服務、有關的服務標準,以及監察服務標準的方法。政府鼓勵並協助與市民經常接觸的部門成立「使用者委員會」和「顧客聯絡小組」,讓市民參與監察工作,年滿十八歲的香港市民都可以參加各類CLG的工作,一般沒有報酬,純屬義務參與。CLG早期譯作客戶聯絡小組,我總覺得現在用的顧客太商業化了,不過這是官方規定的中文名稱。

除了參觀郵政總局、國際郵件中心、空郵中心和集郵組,香港郵政也會安排一些特別活動供組員和客戶參與,比方說九月四日的內地電影「那人那山那狗」的欣賞會,可惜我因事沒有參與。早期也有搞酒會,可是現在大概因經費問題不搞或不招待組員了。

政府搞這類的小組,除了讓市民反映對部門的意見,多少也希望培養市民對社區以至香港的歸屬感。記得有組員問我們寄信要不要寫「中國香港」,我問「如果在外國這麼寫,會不會先送到北京才到香港?」負責人回答說「香港是世界上有名的大城市,就是寫中國香港也會直接送到香港的。(按:可以參看第二篇「互換局」的觀念,一個國家可有超過一個互換局,反之亦然)當我參加影視處的電視及電台廣播諮詢小組,談到互動電視也這樣說:「互動電視是香港先有,美國也沒有,全世界都注視著香港。」不過實際上這類小組也難免成為對郵政或影視常識的答問session,這不能怪。比方說快郵(Express,貼紅色標籤)和空郵(Air Mail,貼藍色標籤)的區別吧,其實快郵快不了多少,只是被優先分揀而已。

1995年我參加香港郵政營運基金的成立酒會,小組的組員叫我請主席羅啟幹先生走過來跟組員一起拍照。我說:「羅主席!九龍區的組員在等你跟署長合照呢!」我垂頭看著自己的名牌:「九龍區,Kowloon Region」當然我不能代表整個九龍區,但或許這個title也象徵著一份對地區的歸屬感呢。

十年內參加了三年郵政的CLG,加上連續十年參與影視處的諮詢小組。由最年輕的學生組員到今天,由以往逢會必到到今天因工作須請假甚至不能聚會,有些人甚至會戲稱這種會為「口水會」。或許來年要休息休息,甚至嘗試別的團體,這個系列也暫告一段落。或許我只是一個關心郵政、集郵甚至廣播政策的普通市民,一生不會是一個設計師、傳媒人甚至郵政工作者,甚至大家也未必關心郵政,我仍然很感念那些為我們服務的郵政工作者。最後我要以羅蘭希爾的故事,向我們的先賢和今日的郵政工作者送上敬意:

在郵票發明以前,遞送信件的費用往往是由郵差按路途遠近向收件人收取,並不是由寄件人付費,而且當時寄信的費用昂貴,存在著許許多多不合理的問題,比方說政府官員和國會議員享有免費寄遞服務(按:以往香港政府發出的公函也是免郵資的,可是有人公器私用,拿個OHMS(On Her Majesty Service)的信封蓋個部門印鑑就寄了,後來也要付郵費),人們都設法請他們捎信。有一回羅蘭希爾在鄉間散步,遇見郵差給一位美麗少女送來一封信,並向她收取郵費。只看見少女往信封看了一眼,卻拒絕收信和繳費,兩人因此爭執起來。原來是因為這位少女付不起昂貴的郵費,遂與遠方的未婚夫事先約定,如果他一切平安無事,就在信封上作個暗號,於是便不必付錢收信了。

羅蘭希爾因此極力主張郵政改革,例如取消政府官員和國會議員免費郵件的特權、大幅度降低郵資、實施郵資預付、均一郵資等,更發明了第一枚郵票。奠立了英國郵政的深厚基礎,永垂郵史。

Labels: , ,


Saturday, October 01, 2005

 

香港郵政CLG(四): 營運基金及郵政私營化

要是大家有留意新聞,日本正爭論郵政應否私營化(2007年10月11日補述:2007年10月1日日本郵政公社已民營化並改組為日本郵政株式會社)。荷蘭郵政早在1986年私營化,以往屬於台灣的交通部中華郵政也成了「中華郵政有限公司」(按:2007年2月12日已改名為「臺灣郵政有限公司」,2008年8月1日復名)。香港郵政至今仍屬政府部門,可是在1995年成立了營運基金(Trading Fund),自負盈虧,可以以較商業和機動的形式經營業務。我可見證著營運基金成立的,1995年一次參加CLG會議,主持人說營運基金要成立了,我們組員還獲邀出席在1995年8月1日舉行的營運基金成立酒會。今年是十周年了,上次會議我們獲發一隻光碟,介紹十年來營運基金做了些什麼。

近日收到Sam寄給我關於世貿和全球化的單張,說世貿要求開放服務業,把社會福利、教育、醫療、水務、郵務等公營部門交由私人公司管理或索性賣掉。這等於把本應以市民所需、社會發展為先的公共規劃,改由商人主導以利潤為先的生意。你只要看兩岸三地的郵政部門的歸屬就明白:香港郵政屬經濟發展及勞工局(按:2007年7月1日改隸商務及經濟發展局)、中國郵政則屬信息產業部(2008/12/30按:2008年3月改屬交通運輸部)。

當你填寫參加CLG的表格,要填你對CLG的期望和願景。我說希望香港郵政能向公眾廣為宣導郵政服務,所以才出現了這個或許是很冗長的系列。關於郵政應該是公營還是私營,我節錄一段「中華郵政改制公司的緣由」的文章和那份單張的一個案例讓大家思考:

「郵政為國家保育行政之一環(按:什麼服務需由政府或國家「保育」?這詞兒很有意思),負有提供社會大眾迅速、安全、普遍、低廉服務之任務,並非單(按:原文無此字)以營利為目的,但郵政的業務多屬以服務換取報酬的商業行為,必須面對市場的競爭,自負盈虧。而官署體制的郵政,一切運作皆須受到法令規章及行政程序約束……為突破郵政經營困境,郵政總局乃參酌美、英、法、德、瑞典、瑞士等先進國家郵政機構改制為公司組織,績效良好之作法……於九十二年(按:2003年)一月一日改制為國營公司,期能儘速達成經營管理企業化、業務經營多角化、資金運用效益化、服務項目多元化及人力運用合理化等目標。」

加拿大在1996年前一直在郵費上津貼國內郵費,因為加國幅員太大,郵費如無津貼變得昂貴(按:香港也是靠國際郵件津貼本地郵政服務)。1996年美國通過世貿投訴加拿大這個津貼妨礙貿易自由,需要撤除津貼。加拿大上訴失敗,結果是郵費上漲。」

Labels: , ,


 

香港郵政CLG(三): 錯體郵票

在本系列的第一篇,我說我參加的是「香港郵政顧客聯絡小組(郵務小組)」。早期的CLG是沒有分的,後來才分為郵務小組和集郵小組,或許我會覺得郵務小組所知所學會較多,我選擇參加郵務小組。不過我對集郵還是很關注,不竟我集郵已經超過二十年。

6月28日發行了鄭和下西洋六百周年紀念郵票,當我收到小型張時,居然發現地圖上呂宋給印成「昌宋」。鄭和那個時候是這麼叫的嗎? 我只知呂宋是Luzon的譯音。我告訴郵局職員,他也認為印錯了。我想有沒有人發現或媒體披露? 職員說集郵愛好者會留意。

我後來致電香港集郵組,對方告知因涉及印刷問題得上報上司云云,後來說他們已經跟設計師商討。天哪,什麼時候我要跟設計師打交道? 除了每年香港書展我要見一位「設計師」。猶記兩星期前參觀香港集郵組,能先睹當時尚未發行的鄭和和創意工業的郵品,要是我當時就發現,恐怕這套郵票要延期發行!可惜我買郵票時沒那麼多錢,或許我要囤積居奇,現在想買郵局也售罄了。

我以前有一位中學同學,外號鄭和,據說因他像教科書中的鄭和。鄭和兄,菲律賓真的有叫「昌宋」的地方麼? 不過你好像沒到過英國、沒到過香港,那時也沒有郵票。香港郵票出現錯別字已不是第一次了!結果要延期發行,請不要告訴我鄭和小型張是那位「設計師」設計的!

Labels:


 

香港郵政CLG(二): 參觀AMC

9月17日(六),當Sam等人出席許志勇的婚禮,我則前往大嶼山機場附近的空郵中心(Air Mail Centre[AMC])參觀和出席顧客聯絡小組的會議。我早在1999年參觀過AMC了,進入AMC倒好像搭飛機一樣,要經過安檢,那個會議室有組員笑說好像六方會談(Six-party Talk,指中國、俄羅斯、美國、日本、南北韓就朝鮮半島[韓半島]問題舉行的會談)。

所有從郵局和郵箱收到的航空郵件都會被送到AMC,郵件會分為信件、小郵包和包裹被分別送到綜合郵件處理系統(IMP)、小郵包分揀機和包裹分揀機處理。IMP會把信件分成信件分成可由機器處理和不可由機器處理兩種。可處理的就由機器蓋戳和編碼,不可的就靠人手了。蓋好戳和編好碼的就會按編碼送到就會送到信扎包裝機以塑膠袋密封包裝,用人手處理的郵件會被sort到一個個像白鴿籠的格。也有一格一格的郵袋,註有地名。有些組員就留意到印度加爾各答仍然叫做Calcutta,這個城市已正名為Kolkata了,反而孟買則用了Mumbai,不再是Bombay。在郵政總局、AMC和位於紅磡的國際郵件中心(IMC)有一些裝載郵件的手推車,木製像一口棺材,俗稱棺材車。現在新的已是金屬車架塑膠車身,較不像棺材了。

原來全球共有128個交換局(Offices of Exchange[OE],一譯互換局),負責國際郵件的信息處理與交換。比方寄往台灣地區的郵件就送到台北市的OE統一處理(我印象很深刻其中一條line是寫著"TPE"[Taipei])的。而由香港寄往中國內地的航空郵件則一律由鐵路送到廣州市,由當地的中國郵政再行處理。結果當組員得悉此事,覺得很「搵笨」(廣東俗語,大概是被騙了的意思)。香港郵政已積極向國家郵政局爭取和反映,不過貼上了空郵標籤寄廣州市的郵件還是會被優先處理。

當天討論特快專遞(EMS)服務,我很記得十年前參加小組主持人也曾說:「郵政的競爭越來越激烈,連大象也會飛了(指當時的DHL廣告),不過香港郵政的服務總不會比大象還慢。」不過我寄郵件最苦惱問題卻是是報關。郵政當局當然大家如實按貨價報關,可是要看各地的免稅額。美加兩國最嚴謹,所以顧客常常要求要undervalue的發票(invoices),有些國家要詳列貨價甚至運輸費,這指速遞公司而言。郵政雖然沒有DHL之類的快,但沒有燃油附加費、偏遠地區附加費;不按體積,只按重量計費。

Labels:


 

香港郵政CLG(一): 集郵組內望

今年,我再一次獲邀成為2005年香港郵政顧客聯絡小組(郵務小組)[Hongkong Post Customer Liaison Group,下稱CLG)的成員。我好集郵,又常要投寄包裹,又是1995和1999年度的組員。當年我還是該組最年輕的成員。以下一系列的文字將會介紹該組的運作和我參加CLG的感受。

2005年6月16日(四)我出席了CLG的會議,參觀在長沙灣的集郵組,看了郵品製作的過程。首先由專人把一整版的郵票撕成一枚一枚,五百個一袋。很講技巧,須借力。不戴手套的,因滑。然後是製作套摺,把一整套的郵票放在套摺內。貼票機每小時可製作三百套首日封,有水輪為郵票加水貼在封上。蓋戳則用蓋戳機,其實是一種印刷機,用的油墨跟你在郵局蓋得的不同,每小時可印上三千套首日封。有些人還是喜歡人手蓋戳,有手感。郵局職員稱為「扑(音Bok)印」,雖俗但傳神。一個有趣的問題:郵戳的油墨是什麼顏色? 或許你要說黑色,職員卻說是之間一種近乎的顏色。

會中介紹了新的電子郵匯服務,主持人說在一些發展中國家郵局的網絡比銀行還要廣,在偏遠的村落人們對郵局服務很信任。在這些地方郵局還充當了銀行(像兩岸和日本的郵政儲蓄,香港沒有)、訂購報章雜誌、簡易壽險甚至宣導政府政策的功能。這讓我想起了電影「戀戀風塵」,我還給組員們講了那個故事。

當日會議的主題是派遞服務,在世界各地包括香港,每天只派一次信。以往在商業區會派兩次,現在是一次,不過根據服務承諾一個工作天內準會派到香港各地,不竟自開埠第一天就有了香港郵政,164年的經驗和信譽。我們的郵政系統源自英國英國郵政歷史悠久,根基深厚。大家都知道黑便士(1840年發行,第二年香港開埠了)、羅蘭希爾(Sir Rowland HILL)和一便士郵資法,不過香港郵票是在1862年才發行的。中國郵政還要晚一點,第一任中國郵政的總長甚至是一位叫赫德的英國人,今天九龍尖沙嘴有一條紀念他的赫德道(Hart Avenue)。

Labels: ,


This page is powered by Blogger. Isn't yours?

Subscribe to Posts [Atom]